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蘆竹區公埔國小於萬聖節前夕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將校園打造成結合雙語教學、國際文化理解、藝術美感、體能表演與生活素養的跨域學習現場。活動不僅呈現學生創意,也展現學校長年深耕「藝文公埔・幸福童年」的教育成果。

活動開場由英語教師以全英文進行萬聖節起源介紹,帶領學生認識Halloween的歷史背景、文化意義與國際社會中的慶祝方式,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習得語言並建立文化素養。接續進行全校共同合唱活動,師生以〈Go Away〉這首萬聖節經典歌曲進行英語歌唱練習,搭配節奏與肢體動作,使語言學習從課室延伸至公開展演,形成「敢用、能用、好用」的生活語境。此外,學校也安排造型評選活動,讓學生穿著萬聖節主題服飾上台展演,由現場觀眾掌聲進行評選。學生在「創作、站上舞台、被欣賞」的歷程中,培養自信、審美與表達力,讓美感教育於場景中具體成形。

萬聖節活動更安排一場「馬戲嘉年華」的專業表演,馬戲團帶來倒立、後空翻、疊羅漢等高難度動作,現場氣氛熱烈,讓孩子們看得驚呼連連。更特別的是,表演者邀請學童上台體驗肢體控制與平衡感,讓孩子親身感受挑戰自我、協力合作的魅力。教育局指出,此次活動透過馬戲藝術的加入,跳脫傳統慶典框架,讓學生在歡笑中體驗表演藝術、學習自信表達,完美展現公埔國小跨域融合的教育精神。

教育局提到,此次活動融入「南瓜認識課程」的食農教育,教師同步以雙語介紹南瓜的品種、營養與世界文化中的象徵,讓學生理解不浪費與食物來源的重要性,將節慶教育延伸至食農與生活素養。午餐時間營養團隊也推出「萬聖節南瓜造型午餐」,以友善食材製作南瓜造型主食與配菜,結合視覺美感與健康飲食教育,使學生在吃的過程中也參與節慶、理解食材、深化感官體驗。
公埔國小校長許惠玲表示,節慶活動不是校園的點綴,而是教育實踐的載體。萬聖節活動透過雙語導入與美感展演,讓孩子在快樂中使用語言、在舞台上建立自信、在情境中理解文化。當孩子願意站上舞台被看見,那就是教育最美的成果。公埔國小強調,此次活動並非短期慶典,而是雙語教育、美感教育、表演藝術與食農素養長期融合的階段成果。未來將持續以跨域課程與情境式教學深化語言、美感與生活力,打造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美感中成長」的校園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