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鹿特丹港務局發布統計,今年前三季鹿港貨櫃量比去(2024)年同期仍增三個百分點。
鹿港今年一至九月貨櫃量以1074.2萬TEU比去年同期的1043.2萬TEU增加3%,以噸數計則比去年同期略降千分之六,噸量略有下降是由於進出口不平衡,導致更多空貨櫃需要轉運。歐洲出口仍然受到歐洲競爭力下降的壓力,這種情況在汽車業和化學工業尤其明顯。由於進口需求強勁,特別是來自亞洲的需求。前九個月亞歐航運區域的總吞吐量成長了8.8%。與去年同期相比,跨大西洋航線的吞吐量在前九個月成長14.6%,今年年初推出的新航次安排增加了從鹿特丹到該航運區域的班次。
鹿特丹港務局首席執行長鮑德溫·西蒙斯表示,儘管今年前九個月的整體貨物量下滑,但貨櫃量和可再生燃料等領域的發展證實了鹿特丹港的韌性和策略價值。與此同時,歐洲工業仍然面臨巨大壓力,這突顯了繼續共同投資於創新、可持續發展和物流效率的必要性。
該局分析,乾散貨方面,與去年同期相比,乾散貨量4930萬噸前三季比去年同期減少5.6%,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鐵礦石和廢鋼量分別大幅下滑12.7%(-290萬噸),受持續的經濟不確定性和貿易壁壘的影響,德國鋼鐵產量在第三季持續下滑,電工鋼產量也有所滑落但幅度較小,導致廢鋼出口略為增加。與2024年相比,煤炭量減少5.3%,主要原因是鋼鐵業對煉焦煤的需求減少。相較之下,由於能源需求增加,而新增的太陽能和風能無法完全滿足此需求,荷蘭和德國的能源煤使用量增加,尤其是在2025年第一季。農產品散貨進口量在第三季持續成長,因此該領域的貨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6.8%,此一成長主要歸功於鹿特丹新建乾散貨碼頭的投入營運。由於德國工業生產滯後,對原料的需求有限,因此2025年前九個月其他乾散貨量下滑了7.2%。
液體散貨方,前三季液體散貨量1.464億噸下滑3.4%,這500萬噸的減少主要是因為礦物油產品量減少730萬噸(-17.2%)。礦物油產品量下降是由於市場期貨溢價,導致倉儲無利可圖。由於歐洲化學工業尚未顯現復甦跡象,「其他液體散貨」板塊減少110萬噸(-4.1%),然而在該板塊中,由於乙醇和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增加,可再生燃料的吞吐量有所增長。原油和液化天然氣(LNG)的吞吐量也有所成長。煉油廠利潤率有所提高部分原因是俄羅斯煉油廠遭受攻擊,這減少了全球市場的柴油供應。加之西北歐柴油庫存水準較低,導致利潤率上升。隨著歐洲天然氣庫存持續補充,液化天然氣量增加了14.9%。
散雜貨總量(滾裝船和其他散裝)2,400萬噸增加0.2%,滾裝船貨量略降0.1%。往返英國的貨運量尚未恢復,其他散雜貨量460萬噸成長1.1%,其增長部分歸因於單樁(離岸風電基礎)、波爾托斯項目鋼管的交付,以及海上行業鋼板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