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建興國中一年級 ◎丁一善
《鯨生鯨世》讓我看見鯨豚生命的壯麗,也迫使我直面牠們死亡的真相。
在書中,作者廖鴻基如此形容鯨豚:「牠們像一道流動的山脈,在海上劃過時間的脊椎。」那幅畫面令我震撼。鯨躍海面、身影如虹,是海的詩句,也是自然最磅礡之姿。這樣的壯麗,不是人造的奇觀,而是來自千萬年演化的優雅與力量,人類在此面前,顯得渺小、微不足道。
然而,書中並不只停留在壯麗。在〈擱淺〉一文中,作者不避諱地描寫死亡的過程:「蛆群在鯨豚屍體上蠕動,彷彿聽見牠們發出窸窣聲。」那畫面令人毛骨悚然,卻無法移開視線。從擱淺、掙扎,以致死亡、腐爛、生蛆,鯨豚的逝去,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那是關於生命存在價值的辯證。
這部生態紀錄不是為了獵奇,而是在提醒我們:死亡不是終點,而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那些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腐敗,也是一場新生的開始。蛆的分解程序,也是自然的一環,「生生不息」的意義因此得以實現、彰顯。
作為學生,我曾以為知識都來自教科書,幸而這本書讓我懂得觀察生命存在與死亡的過程,這才是最深刻的學習。鯨豚不只是壯麗的象徵,也是讓我學會凝視現實、尊重自然的老師。
廣袤無垠的海洋育養了鯨豚和無數生物,死生乃是自然的循環,生命就蘊藏在那壯麗與腐朽交錯的瞬間,珍貴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