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後出血 揪早期子宮頸癌

醫師陳威君提醒婦女陰道若有不正常出血或分泌物,務必盡速就醫檢查。(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已停經3年的53歲詹姓婦人,半年前突然出現棕色分泌物與滴狀出血,原以為是更年期後的自然現象而未加留意,直到出血量逐漸增加才就醫;經檢查診斷為早期子宮頸鱗狀細胞癌,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術後病理報告確認為早期子宮頸癌,目前持續回診追蹤,恢復狀況良好。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威君表示,子宮頸癌好發於35至55歲女性,但停經後婦女也不可掉以輕心。早期子宮頸癌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直到出現陰道異常出血、性交後出血、分泌物異常或下腹疼痛等警訊才就醫,此時病情可能已進展至第二期甚至第四期,錯失治療黃金期。

陳威君指出,手術治療方式會依腫瘤大小與侵犯範圍而有所不同,包括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及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對於已過生育年齡的女性,建議採取「根除性子宮切除術」,手術範圍包括子宮頸、子宮、陰道上段、周圍支持組織及骨盆腔淋巴結,必要時亦會合併摘除卵巢與輸卵管,以降低癌細胞擴散與復發風險。

陳威君表示,健保署2024年9月起已將7項婦科「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納入健保給付,其中包括用於子宮頸癌的根除性子宮切除術,有助於提升微創手術的可近性,讓更多患者減少術後不適、加快康復進程。

台灣自2022年起提供國中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並建議25-70歲女性每3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透過接種HPV疫苗與定期篩檢,可大幅降低罹癌風險。陳威君呼籲,婦女無論是否停經,只要出現陰道異常出血、性交後出血、分泌物異常或下腹疼痛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檢查,切勿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