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軟骨壞掉不一定要換關節!一名30歲女性患者,長期受到膝蓋疼痛困擾,不僅無法跑步或運動,日常生活中的蹲下、上下樓梯都變成折磨。後採一次性微創軟骨修復手術治療,經過短暫復健與漸進式活動訓練,3個月後已能無痛行走,半年內恢復正常生活。
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詳細檢查與影像學評估,發現她的問題並非「退化」那麼簡單,而是膝關節的骨軟骨缺損。軟骨本身沒有血管,一旦受損就難以自行修復,如果放任不理,長期下來容易導致關節退化至需置換人工關節。
過去,軟骨修復有微骨折、鑽孔手術、自體軟骨馬賽克鑲嵌手術、自體軟骨細胞培養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這些傳統治療方式都有其侷限與缺點,包括修復組織品質有限、手術創傷較大、恢復期長、需多階段手術,不僅費時,過程中還有細胞活性流失與感染風險。
方啟榮指出,再生醫學與生物材料技術進步,近年來出現一次性微創軟骨修復手術,利用單次關節鏡手術在受損區域進行清創與修補,透過特殊的載體及酵素作用,幫助關節內自行生成新軟骨。整個手術過程僅需小小的關節鏡切口,不僅減少手術次數,也降低感染風險與疼痛感。
方啟榮提醒,膝蓋疼痛並不只發生在年長者身上,許多年輕人因運動、工作負荷、意外外傷,也可能造成軟骨受損。若發現膝蓋持續疼痛或腫脹、上下樓梯困難、膝蓋有「卡卡聲」、曾有膝部外傷後遲遲未改善,建議應儘早就醫,避免軟骨缺損惡化成關節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