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學生原創作品 舞台劇帶觀眾展開跨越千年時空冒險

《時空筆記》劇本源自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與靜宜大學共同舉辦的「好有藝思表演藝術節劇本創作大賽」獲獎作品。(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靜宜大學中文系學生蔡旻蓁創作並參與演出的舞台劇《時空筆記》在台中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登場。作品由阿特文創(ART)導演賴永洲執導,以「時空旅程」為主軸,融合歷史、科幻與青春哲學,帶觀眾從清水眷村的歷史、牛罵頭文化遺址的史前記憶,到當代青年的自我對話,展開跨越千年的時空冒險。

舞台劇《時空筆記》是「二0二五好有藝思表演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策展人靜宜大學英文系教授陳怡伶表示,藝術節由台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以「繼往開來」為主題,延續在地故事與跨域共創精神,規劃七場展演,涵蓋音樂、舞蹈、戲劇與音樂劇等,讓觀眾在欣賞演出時感受台中城市的藝術底蘊;靜宜學生也能投入創作、節目製作與演出實務,展現青年藝術行動力。

靜宜學生原創作品《時空筆記》,以舞台劇帶領觀眾展開跨越千年的時空冒險。(記者陳金龍攝)

靜宜中文系教授汪淑珍指出,《時空筆記》劇本源自「好有藝思表演藝術節劇本創作大賽」獲獎作品。該競賽鼓勵青年以人文歷史為基礎,結合創新手法與藝術風格,展現戲劇文學創作能量,推動地方文化與藝術永續發展。她說此次創作也是靜宜大學文學轉譯產學合作的具體成果,展現學生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具文化底蘊與地方意涵的實踐力。

透過《時空筆記》的合作計畫,學生在創作實務中累積豐富經驗,他們除參與劇本撰寫與舞台演出外,也投入影像製作、文案設計、社群推廣與活動執行,透過跨領域協作與創作實踐,培養整合與應變能力,為未來職涯發展奠定基礎。

《時空筆記》舞台劇是靜宜產學合作成果的具體展現,充分體現學生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具文化底蘊與地方意涵的創作成果。(記者陳金龍攝)

「劇場是青年參與地方的入口,讓我們在創作中更了解家鄉。」《時空筆記》創作與演出者蔡旻蓁表示,希望透過「時空旅程」的形式,讓觀眾能在過去與現代之間穿梭,感受記憶與歷史的重疊。她自小生長於清水,對當地文化有深厚情感,將清水眷村與牛罵頭遺址轉化為劇中的時空節點,期盼讓更多人透過劇場重新認識家鄉、理解土地。

蔡旻蓁說,劇本不只是文字,而是一種需要被實踐的表達。她感謝導演與前輩演員的指導,協助她逐步掌握角色節奏與情感層次,期盼透過戲劇,保存文化,更在對話與反思中,找到屬於每一代人的記憶與聲音。

《時空筆記》展現靜宜大學在推動文化轉譯與青年實作教育上的努力與成果。(記者陳金龍攝)

導演賴永洲指出,《時空筆記》以「時空旅程」為主軸,不僅是敘事手法,更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他表示,如何在兩小時內穿越千年時光,讓觀眾既理解歷史脈絡又感受情感溫度,是創作團隊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