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會文物普查 見證在地化

 

中央與地方攜手普查四間教會文物,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保存多件匾額與楹聯,是此次最具象徵性且引人注目重要發現。(文資處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見證基督信仰台灣在地化之路,文資局和台南市文資處攜手,針對一九四五年前設立台南的四間教會進行系統性文物普查與建檔,共清查出四四八件珍貴文物。其中,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保存多件匾額與楹聯,是此次最具象徵性且引人注目重要發現。

這項計畫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普查團隊紀錄匾額包含「宇宙主宰」、「大啟恩門」、「至尊無對」、「基督聖教」及兩對分別由嘉義城及阿里港教會於一九0二年贈送「恭賀太平境堂會落成楹聯」。

文資處表示,這些作品承襲台灣廟宇與宗祠常見文化形式,並融入基督信仰核心語彙,展現外來宗教如何透過熟悉的文化載體,實現在地化,讓信仰更貼近生活及更容易被理解與接受。除是宗教物件,更是東西文化交流歷史證據,透過書法、雕作與語言交織,呈現西方宗教理念與東方藝術傳統交匯的獨特文化景象。

這些匾額與楹聯也體現地方互動脈絡,由各地教會或信徒贈送,象徵宗教間祝賀與支持,更反映地方社會與教會共同成長歷程。「舊形式×新內涵」的文化創新,讓原本用於頌揚家族精神或廟宇信仰的匾聯形式,在教會脈絡中轉而承載,如「飢渴慕耶穌」、「虔恭尊上帝」等新語彙,展現傳統框架被賦予新宗教意義。這些文物也被妥善典藏於文物室,印證基督信仰在一世紀前。便已透過貼近在地文化方式,與台南展開深刻互動。

文化局表示,多件匾額與楹聯均被建議列為「列冊追蹤」文物,顯示其高度文資潛力與價值,除朝法定身分邁進,或可仿照「宗教博物館」,讓珍貴作品可按保存與延續並更清晰看見基督信仰在台灣落地生根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