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跳不起來站不起來 當心髕骨肌腱斷裂作怪

■林敬為

「醫師,我剛打完球落地時,膝蓋前面聽到『啪』一聲,現在完全站不起來!」這是我門診中經常聽到的故事。兩週前的文章中我有提到過,類似情況導致的運動傷害,除了常見的前十字韌帶損傷以及半月板破裂外,還有較少見的股四頭肌肌腱斷裂以及髕骨肌腱斷裂。

還記得今年八月底宣佈退休的籃球好手林書豪嗎?八年前他表現如日中天的時候,在NBA刮起「林來瘋」的旋風,然而當時他卻遭受了「髕骨肌腱斷裂」重大傷害,雖然後來接受手術及復健訓練,卻無法重回顛峰時刻的水準,留在NBA場上繼續發光發熱。

髕骨肌腱位於膝蓋前方,連結膝蓋骨(髕骨)與脛骨(小腿骨)之間,主要負責協助膝蓋伸直,是我們能站立、行走、跳躍、踢球等動作的關鍵結構。當肌腱承受突如其來的強大張力,例如起跳或落地時用力不當,就可能發生斷裂。此類傷害常見於年輕男性運動族群,特別是籃球、排球、羽球或舉重等需強力伸膝的運動中。另一類高風險族群是中老年人或長期服用類固醇、合併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因肌腱結構退化脆弱,即使輕微受力也可能斷裂。

當肌腱斷裂時,患者會聽到清晰的「啪」聲,隨即感覺膝蓋前方劇痛、腫脹,甚至無法主動伸直膝蓋;觀察外觀時,常可見膝蓋下方出現凹陷,髕骨位置上移,走路更是困難重重。若被診斷為髕骨肌腱部分撕裂,通常可採保守治療,包含支架固定、注射治療與復健訓練,讓肌腱自行修復。

但若為完全斷裂,則必須盡早手術修補。與股四頭肌肌腱斷裂的手術相同,需要利用高強度縫線將髕骨肌腱重新固定於髕骨或脛骨上。術後須配合護具保護與階段性復健訓練,約三至六個月可恢復日常活動,一年後可逐步重返高強度的運動場。

要預防髕骨肌腱斷裂,平時應維持規律運動與充分熱身,避免突然爆發性伸膝動作。運動後適度伸展與冰敷可減少肌腱發炎,避免微小損傷的累積。若膝蓋前方反覆疼痛,務必及早就醫檢查,勿輕忽「跳躍膝」或「髕骨肌腱炎」等初期警訊,避免後續導致髕骨肌腱的進一步傷害。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