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當國防預算大增之際,申請提前退伍的志願役士兵越來越多,甚至寧願賠錢都要提前離營,軍士官的情況也大致如此。軍方雖然採取多項措施企圖改善,但只要兩岸持續對峙,戰爭風險不斷升高,這樣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二0二六年國防預算達九四九五億元,創下新高,較今年增加一七六八億元,同比增百分之二二點九;占GDP達百分之三點三二。這是否「向世界展現台灣積極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決心」?姑且不論,但國防預算的連年劇增,無異反映台灣面臨的軍事危機正不斷升高。
照理講,隨著軍費大幅成長,兵力自然也應該相對增加。然而,結果卻適得其反。二0二四年國軍編現比已降至百分之七八點六;二0二六年國軍志願役人員預算員額僅剩十五萬三九六五人,較今年又減少六七八四人,形同一年之內蒸發了兩個聯兵旅。這意味儘管武器買的越來越多,可是軍人卻越來越少。
更令人憂心的是,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資料,國軍在二0二一至二0二四年度,招獲志願士兵五萬二六七四人,但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而提前離營的志願士兵人數竟然高達一萬二八八四人,占期間招獲志願士兵人數比例百分二四點四七,累計賠償金額高達八億九五九六萬元。顯示志願士兵每四人就有一人寧願賠錢提前退伍。
軍官方面,二0二一年度軍費生畢業後任官未服滿規定現役最少年限者,僅五二一人,但二0二三、二0二四年度提前退伍人數,分別為一一0四人及一0七二人,應賠償金額達二億四四七二萬元及二億五九二七萬元。而今年上半年提前退伍人數四三0人,已超過二0二一年度人數的八成,顯示提前退伍的軍官人數也居高不下。
軍方不是已採取「減少人力流失」、「提高留營意願」及「提升招募成效」等策略嗎?為什麼情況還繼續惡化?說穿了,就是因為軍方一直不肯正視兵力不足的真實原因,總是用少子化趨勢和民間企業徵才為藉口,以為提高待遇就可以挽留官士兵留營。
老實說,所謂「生涯規劃」、「適應不良」、「家庭因素」等,固然是部分士兵提前退伍的原因,但真正導致軍校招生不足、寧願賠錢也要提前退伍、到了規定年限就急著退伍,是因為兩岸關係日益緊張,軍人不只變成負擔重、壓力大、風險高的行業,而且面臨戰爭威脅越來越明顯。
事實上,國軍力力不足,主要就是外島部隊與作戰部隊。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截至二0二三年六月底,編現比仍低於八成的第一類型戰鬥部隊,陸軍部分包括外島步兵部隊、機步部隊、炮兵部隊、裝騎部隊、戰車部隊、防空部隊、狙擊部隊、火箭部隊、守備部隊;海軍則包括陸戰隊步兵營、戰車營、炮兵、營運輸車中隊、炮車中隊、防備連、飛彈連、兩棲偵搜大隊;各艦隊部隊、海鋒大隊等;空軍的防空暨飛彈部隊。這些作戰主力部隊都編現不足,顯示許多軍人不願呆在作戰部隊。
最值得關注的,無疑就是飛行員。據軍事專家指出,「飛行軍官續服現役獎助金」預算編列數,自二0二三年持續下滑,二0二六年編列七億八八一三萬元,較今年減少百分四,顯示選擇離開國軍的資深中、少校飛行員人數上升;這批人不但是長機、任務領隊、分隊長與作戰隊幹部的主要來源,還要訓練新報到飛行員,全都是飛行部隊的骨幹。他們為什麼不願留下來?難道只因為民航飛行員的待遇較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