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學系校友會舉辦健保論壇 探討制度財務與未來方向

成大醫學系校友會舉辦『健保的未來與方向』論壇,齊聚醫界、政策與公衛領域專家進行交流討論(圖/成大醫學院提供)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成大醫學系校友會九日舉辦「一一四年度健保論壇:健保的未來與方向」,邀健保與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從制度、財務、國際經驗到預防醫學等面向提出觀察與建議。

論壇講者包括前健保署長李伯璋、健保署署長陳亮妤、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俊良,以及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國策顧問,與會者則涵蓋南部多家醫療院所與醫界代表,現場交流熱烈。

李伯璋指出,台灣健保面臨的核心挑戰在於有限資源面對無限需求。在點數制下,醫療量能增加反使點值被稀釋,造成「多做不多得」的現象,使醫療體系被迫以量補價。他認為,改革方向需包括落實分級醫療、減少不必要檢查、以及強化醫藥分業,同時引導民眾採取更理性的就醫行為,以讓資源能被使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陳亮妤表示,台灣將於二0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失能及慢性病人口持續增加,健保支出壓力勢必加劇。她指出健保署正推動雲端病歷、AI 風險預測及健保App等數位治理,提升診療效率並減少重複醫療,同時擴大居家照護及遠距醫療,以分流急症及長照需求。

針對財務永續,賴俊良以日本為例指出,台灣現行保費與自付比例偏低,長期支撐高額醫療使用並不容易。他建議可逐步調整檢查自付制度與點值透明化,兼顧醫療服務品質與醫事人員工作尊嚴。

陳志鴻則提醒,醫療改革不僅著眼治療,更需以預防為核心。他表示「健康台灣」政策將推動智慧醫療、慢性病管理與心理健康支持,並呼籲全民養成自我健康管理習慣,才能真正降低醫療體系負擔。

論壇最後,與會者一致認為,健保永續不是單一部門的責任,而是政府、民眾與醫療專業共同調整與協力的過程。

成大醫學系校友會會長阮俊能表示,面對醫療環境變動,醫界仍將秉持「利他與專業」精神,致力守護病患與社會健康。他強調,健保永續並非遙遠願景,而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