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服飾設計管理系積極推動跨領域創作,將AI導入刺繡課程,結合傳統工藝與數位科技,培育兼具科技應用與設計創造力新世代工藝人才。在二0二五嘉義朴子刺繡文化館─台灣生態之美刺繡競賽中,共有九人榮獲優選及佳作獎項,實踐AI計畫成果。
南應大服設系一一四年度獲教育部實作場域設備精進計畫補助,執行「生成式AI刺繡圖像創作導入刺繡應用設計課程精進計畫」,將AI技術導入刺繡教學,結合數位創新與手工藝技法,培育新世代工藝人才。
競賽以「台灣生態之美」為主題,邀參賽者以針線詮釋自然景觀與生命意象,展現台灣豐富的生態與文化底蘊。南應大包括服設、時尚、室設系及刺繡中心修復工藝師共九人脫穎而出獲獎。
其中獲得優選獎的修復師鄭彤惠作品「樹靈歲月」,以杉林溪千古紅檜為靈感,細膩描繪樹木年輪與自然生命的靜謐力量。她說,準備比賽過程最大困難是如何兼顧構圖與刺繡技法的細緻度,為呈現自然生態細節不斷嘗試線材顏色與針法,從反覆實驗中找到最能表現主題方式。
以「星空下的台灣藍鵲」作品獲得佳作的服設系學生李珈馨,作品以台灣藍鵲為主角,結合夜空與自然意象,透過AI輔助生成構圖草稿與色線搭配,在瑣碎時間中完成創作。
指導老師盧亨如表示,協助學生整合圖案設計與刺繡技法的應用最具挑戰,學生常邊繡邊拆為追求完美不斷修正。應用AI能有效節省尋找主題與構圖的時間,讓學生能預先看到草稿效果,進而決定是否修改設計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