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陸防長會議聚焦台灣

中國大陸國防部長董軍10月31日早上與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舉行會談。(圖取自x.com/SecWar)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袖峰會開啟了元首外交模式,也趁機會在東協場合恢復兩國軍事對話,適時為印太區域安全增添正面效益。美國戰爭部長(國防部)赫格賽斯與中共國防部長董軍十月底在「東協防長擴大會議」舉行場邊會談,兩人針對區域安全議題,包括南海及台灣交換意見,不過雙方一致同意推動建立兩軍溝通管道,算是少見的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赫格賽斯先在東協防長會議點名中國大陸對南海的威脅,卻又在社群貼文表示「美『中』關係前所未有良好」,還說他與董軍一致認為「和平、穩定與良好關係才是美『中』最佳道路」,前後語氣出現極大差異。從談判角度來看,他可能效法川普的外交手腕,亦即憑藉美軍優勢向中共發出警告,但也不吝於向對手遞出橄欖枝,傳達建立對話溝通機制的善意。

反之,董軍正面回應美方的呼籲,但不忘重申台灣是涉及中國大陸發展復興的核心利益,希望「美方在台灣問題謹言慎行、反對台獨」,還強調雖「致力於和平發展」,卻也「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換言之,中共近年來已將台灣問題視為核心利益,任何會破壞北京推進兩岸統一的外部因素,都將被當成「反華」勢力干預,藉此挑起台獨等議題以挑戰其統治合法性。

一如往常,中國大陸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擴張也是今年東協防長擴大會議的焦點。除了美國,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也當面向董軍表示,確保區域和平穩定很重要,並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重申日本會做好萬全準備。既然日本的高市早苗政府將延續安倍晉三的開放自由印太政策,要如何處理共軍對周邊國家的威脅將會是日陸雙邊關係的關鍵。

美國在意的是維持印太地區和平穩定,而中國大陸著重於能否掌控兩岸關係走向,確保法理台獨無法獲得其他國家支持。事實上,雙方其實都有不該以武力解決台海分歧的默契,只是對於該如何維持這種互信基礎有不同方式及立場。由於美國是台灣最倚靠的安全後盾,華府的態度遂成了中共決定其動武與否的重要變數。

川普多次提到,習近平已向他承諾,「在他是美國總統任內,將不會對台灣動武」。美國支持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歧見,但反對台海任一方以非和平方式片面改變現狀,卻也多次公開表達不支持台獨的立場。然而,美方也無法確定,北京動武紅線究竟為何,因此近期才會有學者建議美國政府應向台北清楚表達「協防台灣不是空白支票」的態度,以免賴清德莽撞躁進。

台海一直以來都被國際社會認為最可能引爆美陸軍事衝突的熱點,尤其倘若偏獨的民進黨執政將會增添更多不確定因素。蔡英文低調不張揚主權歧見,但賴清德一年多以來改弦更張,一再重申「兩岸互不隸屬」,反而戳破了兩岸和平現狀,言行不一的結果導致台海衝突風險不斷攀升。

維護國家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職責,但恢復政治對話與溝通更該是執政黨應做的優先任務。賴政府一味地強調建軍備戰、卻不願促談和解,就算增加再多的國防經費,既不能降低台海衝突風險,亦無法減輕共軍進犯壓力,反而讓兩岸陷入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惡性循環。民進黨應設法改善兩岸關係、增進彼此誤信以避免誤判,進而改造台海為和平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