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實地現勘新市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

交通部會同市府現勘新市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新市區不到一公里有五個鐵路平交道,為改善堵車現況,十四日交通部會同市府交通局,實地現勘新市地區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了解新市鐵路立體化起、終點、各平交道及北移後新市站區位等重要節點與沿線概況。會勘後,除部分技術性要修正外,交通部肯定規劃內容具實務可行性,將協助加速後續審議程序,以利早日核定可行性研究報告。

數十年來新市區可說是平交道密度最高的區域,南科發展廿年,區內平交道一直是交通的阻礙,使得新市鐵路立體化成為勢在必行的重點工作,市府於去年十一月已將新市地區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提送交通部審議,十四日交通部辦理實地勘查,了解鐵路立體化規劃與沿線平交道情形。

交通局指出,為了解決新市區平交道阻礙車流,只能採取高架化的規劃,且因高架由高鐵橋下起始一路要攀升,所以現有的新市車站區位無法應變高架距離所需,所以車站區需北移二公里至新市國中附近的農業區,如此一來,才能解決一公里不到有五個平交道的交通壅塞問題。

新市火車站站區需北移二公里,以因應高架化。(記者張淑娟攝)

對於市府的可行性研究,十四日現勘後,交通部肯定市府規劃的成果,並表示將協助市府加速辦理後續審議作業。交通局指出,新市地區受南科發展外溢效應影響,周邊人口聚落發展明顯成長,區民通勤、生活往來交通需求增加,平交道尖峰時段交通延滯嚴重,且為利未來鐵路兩側均衡發展,特提出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盼中央支持,以改善新市交通問題。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新市鐵路立體化經綜合整體考量工程技術、交通改善、經濟效益、財務等面向,初步規劃高架改建較為可行,而高架路段南端起自高鐵橋下,北至南科站南側恢復平面,高架路段長約四點六公里,沿線可消除五處平交道及一處車行涵洞,另因現有新市車站位於鐵路高架爬升路段,須配合將新市車站北移約二公里,至於新市站新址及原址周邊將配合調整土地用途及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