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中攜南應備觀議課工坊 聚焦AI素養深化與差異化教學

橋中攜手南應大舉辦數位備觀議課應用工作坊,聚焦AI素養深化與差異化教學實踐。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與台南應大攜手舉辦「數位備觀議課應用工作坊」,吸引來自藝術、科技等十大領域近百位教師參與。從基礎的AI工具應用進一步深化至AI素養養成、生成式AI指令工程及數據驅動的課中差異化教學,為教育現場注入新一波的創新能量。

執行規劃的橋中資訊組長鄭登元組表示,此次延續二0二四年的數位轉型熱潮。強調教師思維的轉換,從過去被動「找答案」轉變為與AI「共同創造」教學內容。教師們熟練掌握ChatGPT、Gemini等主流生成式AI平台的應用,更深入學習Prompt詠唱術的黃金結構C-R-T-F(背景Context、角色Role、任務Task、格式Format),能下達清晰而精準的「任務指令卡」,大幅提升教學素材設計與命題效率。

參與各領域教師分享豐富的應用實例,例如數學教師透過結合因材網與AI,依據學生診斷數據快速生成不同難度的題組與解析落實因材施教。英文教師則應用酷英(Cool English)平台中的AI情境聊天室與AI Teacher Tools,打造沉浸式學習情境,進一步提升學生口說與聽力能力。

工作坊同時關注AI時代的倫理與風險。教師們回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二0二四年發布的「AI素養架構」,強調AI應是輔助人類決策與智慧發展的工具,而非取代人類的存在。

討論內容涵蓋如何促進AI的負責任使用?警惕生成式AI可能帶來的假訊息、解析深偽技術與個資外洩等潛在風險,並探討AI生成作品在版權與著作權上的歸屬問題。透過這些深入的對話,教師們除學習如何安全整合AI於教學?也強化專業判斷力,確保教學品質與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