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增進家屬對精神科用藥的了解與照護能力,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於日前於門診後診區舉辦「精神科家屬座談會與用藥衛教講座」,由臨床藥師向病患家屬說明常見精神科藥物種類、副作用及照護注意事項,現場參與踴躍,氣氛溫馨理性。
講座中指出,精神科常用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及抗焦慮藥物等,可協助患者穩定情緒、改善幻覺妄想與睡眠困擾。然而,藥物也可能產生嗜睡、體重增加、手抖、月經不規則、口乾、心跳加快等副作用,少數患者甚至可能出現肌肉僵硬、姿勢異常或遲發性動作障礙等情形。藥師提醒,若家屬察覺患者有不適反應,不應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而應儘速與醫療團隊討論。
此外,桃療李宜馨藥師也強調正確服藥的重要性。精神科藥品需持續規律服用才能維持血中藥物濃度,若因症狀好轉就自行停藥,可能導致病情復發甚至更為嚴重。提醒家屬協助患者按時服藥、不重複服用、避免與酒精、中藥或未經醫囑的保健品同時使用,並留意是否出現嗜睡影響駕駛或機械操作等安全問題。
桃療鄭淑文藥師十四日表示,透過此次講座更加了解藥物功能與服藥細節,減少恐懼與誤解,未來將持續辦理家屬支持與衛教活動,期盼與家庭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安全、安心的精神醫療照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