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擁抱內在小孩 邵方璵鐘雅筠玩娃支撐彼此

 

邵方璵(右)與鐘雅筠(左)因「玩娃」相識,透過換裝、改妝與分享生活,在娃娃世界中找到療癒與同伴感。 (記者林怡孜攝)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多數女孩童年都擁有過娃娃,娃娃代表著遊戲與幻想。但在成人世界裡,娃娃承載的更多是自我療癒、情感投射與創作自由。邵方璵與鐘雅筠,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女孩,因共同的玩娃興趣相識,因理解與共感而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回憶起玩娃的歷程,兩人都是從二0一九年開始接觸娃娃的世界。現職是室內設計師的邵方璵,就讀大學時從日本食玩中開啟了收藏的樂趣,就業後轉而對娃娃產生興趣。那時還不懂娃娃的門道,只是單純覺得喜歡,從小型的莉卡娃娃,到大眼睛的小布娃娃,她一步步玩出自己的審美與節奏。

她說,自己收藏的不是數量,而是每隻娃娃都有著不同時期的心情與狀態,她為這些娃娃們挑選各式骨董櫃,讓她們在家中各自安好。

邵方璵說,她的工作雖與美有關,但卻免不了必須迎合客戶喜好,而娃娃是她少數能完全掌握創意自由的領域。「在專業裡,我必須配合業主;但在娃娃世界裡,我可以決定顏色、造型、風格。那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

鐘雅筠在傳統產業上班,同時也是兩個男孩的母親。日常生活節奏緊密,讓她很少停下來思考「真正需要什麼」。而玩娃的時光讓忙碌的生活找到喘息的機會,她可以慢慢替娃娃整理、打扮,那種專注反而讓她放鬆。

鐘雅筠說:「玩娃,是我在日常壓力裡留給自己的小幸福。」閒暇時她會參考國際服裝流行趨勢,用羊毛氈替娃娃製作衣裳,像在掌心之中延續未竟的設計夢。兩個女生一起參加娃聚、外拍、交換配件,與同好交流,因玩娃建立的默契,也成為彼此情緒上的支撐。

邵方璵與鐘雅筠,一個天蠍、一個牡羊,一個敏感纖細、一個熱情積極,她們在娃娃身上讀懂自己,也讀懂彼此。邵方璵說,很多人長大後會壓抑想嘗試的造型、風格或個性,娃娃可以幫你把那些找回來。鐘雅筠說,其實,她們不光是只有打扮娃娃,是在重新照顧心裡那個被忽略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