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穩定幣短期可舒緩美債壓力 長期無法解決問題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國際政經局勢動盪之下,美元及美債的市場地位受到挑戰,外界解讀,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穩定幣,鞏固美債地位是考量之一。不過專家認為,穩定幣只能短期緩解美債壓力,長期仍得靠財政紀律、結構性改革等方式解決。

比特幣等虛擬資產因價格波動劇烈、穩定性不足,難以作為支付工具,因此價值與法幣掛勾的穩定幣逐漸興起。二0二五年七月,美國通過俗稱天才法案, 將支付型穩定幣納入監管,以促進美元穩定幣的市場發展,藉以帶動美國公債需求。

中研院經濟所十七日舉行穩定幣政策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分享看法。台灣票據交換所董事長黃昱程點出穩定幣常見迷思,一是穩定幣相對穩定,但不一定很穩定,還與發行商信用、發行準備、保管銀行信用及價格穩定機制等因素相關。

黃昱程進一步說明,美元穩定幣主要以美國短期國債為準備,金額龐大且持續增加,在金融市場常態下,美元穩定幣有助於緩解美國國債問題;反之,若發生穩定幣擠兌事件,保管銀行被迫拋售作為準備的美國債券時,則會加重美債問題。也就是說,要解決國家債務問題,還是要靠財政紀律、結構性改革及增加稅收。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也說,穩定幣對短天期公債有比較大支撐,但中長天期美債與穩定幣關聯不大,因此美國推穩定幣有助於緩解美國公債壓力,這句話只對一半,因為短天期、中長天期是不同狀況。

穩定幣浪潮來襲,部分看法認為,銀行為了避免去中介化,應該發行穩定幣。黃昱程直指這也是迷思,銀行業不需要為了穩定幣而穩定幣,不妨思考扮演跟加密貨幣跟客戶協力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