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總統蕭美琴接受「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邀請,七日於歐洲議會大樓裡發表年會演講,呼籲歐盟應在安全與經貿等強化與台灣的連結及合作,並支持台灣民主力抗中國大陸不斷侵擾的壓力。隨行的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此次是中華民國副元首第一次訪問非邦交國,也是首次在歐洲議會演說,顯示台歐伙伴關係正邁入全新階段。雖說這是難得的外交出訪,唯諸多考驗勢必隨之而來,民進黨不能自得意滿。
首先,蕭美琴並非首度出訪歐洲國家的副元首,連戰曾於一九九七年公開出訪冰島與奧地利,可惜在抵達第三站西班牙之前遭中共阻攔而被迫取消,在當年可說是難得的外交大事。林佳龍不是對這段過往完全毫無所悉、不然就是有意忽略,否則不該過度誇飾蕭美琴的演說。況且,她這次到布魯塞爾來去匆匆,僅接觸IPAC會員國成員,等於是同溫層取暖,未聽聞有機會與比利時官員會晤,若稱為「外交突破」實是言過其實。
其次,賴清德政府似乎有意誤導國人,故意利用文字表述不精確的巧門,竟說蕭美琴是在歐洲議會進行歷史性演說,卻避談演講性質。事實上,這次演講只是「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借用歐洲議會的場地,而非議會主辦的活動,與向歐盟會員國正式演說有天壤之別,這種手法純然是操弄民粹激情的大內宣而已。
最後,或許是出於與歐盟及比利時政府的默契,民進黨宣傳機器至今仍悄然無聲,未針對這次布魯塞爾之行大肆宣傳,應該是忌憚中共的強力反撲和報復,更避免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如果說,民進黨若能理解外交工作不是政治表演,不再大咧咧地敲鑼打鼓宣傳,甚至藉醜化中共以掩飾導致外交受挫的真正問題,也算是難得經驗。
國人當然樂見政府能突破中共層層包圍,與各國平等交往,因此認為蕭副總統此行不該只是曇花一現的即興演出,更不應是與同溫層相互取暖,而是走出國門、昂揚於國際社會的開端。要知道,這次出席蕭副總統演講的與會者,背景多半是主張強硬應對中國大陸的歐洲國會議員與政策圈人士。
雖說處於外交劣勢的台灣必須與各國不同政黨往來並深入瞭解,特別是多黨制的歐洲更有多交朋友需要,但過於偏激、甚至與該國傳統外交思維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恐非我國能承擔的風險。我國企盼藉共同的民主價值與各國對抗中共威脅,卻也要認清國際現實對這路線的侷限性,因為國家利益才是決定各國對外關係走向的主宰。
向來謹慎處理台海事務的歐盟和比利時,竟破天荒地給予蕭副總統外交簽證及禮遇,確實出乎各方意外。當然,中共近年來的戰狼外交及漠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徑,已經逾越歐盟底線,而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的亮眼成績,也是歐洲國家亟欲拉攏的重要伙伴。此外,歐盟警惕中共的勢力擴張野心,也反對北京以武力脅迫台灣,也呼籲兩岸應以對話取代對抗,民進黨看到了嗎?
可預見的,中共必然對蕭美琴遠赴歐洲訪問極端憤怒,勢將採取報復手段,無論是在兩岸關係或台灣的外交空間等,賴政府不能等閒視之,或試圖將這種涉及國安問題扭曲為打擊在野黨的藉口。我們不能擔心中共反制就退縮,但也不能無視於國際環境而橫衝直撞,懂得審時度勢、順理而行才是外交工作能夠細水長流的精髓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