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再添5位歷史名人

「興學濟世」王昭雄為台灣醫藥教育先驅。(文化局提供)
詹評仁為「文史活字典」。(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歷史名再添五人,包括學術教育類王昭雄與詹評仁、技術類「人間國寶」許漢珍、藝術類「南美館催生者」陳輝東及醫療類醫師作家顏世鴻。文化局表示,其人生事蹟與奉獻精神,不僅是台南城市發展重要基石,更為後代子孫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與歷史見證,豐富台南城市光榮感。

南美館首任董事長陳輝東名列藝術類歷史名人。 (記者林雪娟攝)
仁心仁術顏世鴻醫師。 (文化局提供)
許漢珍是台灣廟宇建築演進史見證者。
(記者林雪娟攝)

文化局表示,五人涵蓋教育興革、文史研究、寺廟建築、藝術創作及人權關懷等多元面向,並將推動相關紀念、推廣與研究工作,讓名人精神永續流傳。

文化局表示,陳輝東以「文化長工」自詡,傾力催生南美館並擔任首任董事長,促成許多前輩藝術家作品的捐贈與典藏,對台南文化界貢獻良多。

詹評仁(柚城逸士)為「文史活字典」,以記者身分投入南瀛地方文史研究近一甲子,自掏腰包出版多達二十六冊《柚城逸士編著系列叢書》,並開設「麻豆學」與「南瀛學」講座,為地方文史考證、紀錄和傳承,留下寶貴資產。

王昭雄秉持「興學濟世」精神,致力台灣醫藥教育發展與人才培育,讓嘉南藥理大學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藥師搖籃」。

顏世鴻醫師以仁心仁術服務在地弱勢病患,更以自身白色恐怖受難者身分,寫下《青島東路三號》等歷史紀實作品,展現對人權與自由民主價值堅持。

許漢珍司阜為國內傳統大木作技術「人間國寶」,一生參與全台六十七座寺廟興建設計,是台灣廟宇建築演進史見證者,傳統大木作面臨鋼筋混凝土(RC)衝擊時,自學RC仿木構造並創新獨特「蜘蛛結網」技術,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工法融合並致力傳承。

市府表示,台南市歷史名人已達二六0人,每一位都是台南最寶貴的文化地標,持續累積城市歷史光榮感,讓這些典範人物的台南故事和事蹟,能世代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