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15歲林姓少女平時愛吃巧克力、甜食,又常不按時用餐、長時間空腹,長期飽受偏頭痛困擾,發作時像電鑽在腦中鑽,伴隨噁心、畏光與怕吵,痛到完全無法思考畏懼上學。醫師診斷確診為青少年偏頭痛,以急性期止痛藥與預防性藥物雙軌治療,透過多重整合照護,林女終於重返正常學習節奏,參與社團與朋友互動。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浚銘表示,許多偏頭痛病友會發現在冬天發作的頻率或強度似乎增加了。這與氣溫驟降和氣壓變動有關,進而誘發或加劇頭痛。
此外,冬天的飲食習慣也可能是個隱藏的地雷。楊浚銘說,為保暖和過節,民眾可能攝取過多高熱量、高刺激性的食物,像是紅酒、巧克力、乳酪、部分人工甜味劑或過量的咖啡因等,這些都是已知偏頭痛常見誘發因子,不過每個人的地雷不同,也並非要求全面禁食,而是要找出屬於自己的地雷。
因此,在享受冬季美食同時,偏頭痛病友應建立飲食紀錄,留意特定食物是否會引爆頭痛,並保持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以穩定病情。
楊浚銘指出,偏頭痛不是大人的專利。少年的偏頭痛有時症狀會比較不典型,例如頭痛時間較短等,家長與老師常誤以為只是「壓力大」或「太累」。提醒民眾如果孩子頭痛是周期性、中重度、影響日常生活,且常伴隨畏光、怕吵,務必帶至神經科或神經內科就醫,及早診斷治療,有效控制病情。
楊浚銘說,面對偏頭痛最好的策略不是「戰勝」它,而是學會「與它共處」,傾聽身體的聲音才能真正掌握偏頭痛的主導權。
楊浚銘表示,偏頭痛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它影響的不只是「頭」,更牽動整體生活品質。奇美醫院自2015年起(疫情期間除外),已連續10年舉辦偏頭痛病友會,此次吸引近50位病友與家屬參與,內容涵蓋青少年偏頭痛、飲食地雷、運動等議題,並加入病友實際經驗分享,幫助病友跳脫「吃藥止痛」單一模式,從生活層面全面提升對抗偏頭痛能力,找回被頭痛偷走的日常生活。
期待藉由偏頭痛病友會建立一個醫病交流平台,讓病友不僅學會「止痛」,更能學會「預防」與「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