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推廣失智友善理念 張美月的照護心路歷程

 

前台南護專護理科主任張美月以護理專業投入失智照護,以專業與愛延續生命教育的溫度。 (記者林怡孜攝)

「我一生奉獻護理專業,最後也用同樣的專業照顧媽媽。」這句話,是張美月老師最真誠的心聲。身為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博士、前臺南護專護理科主任、現任失智老人守護天使講師與臺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她的人生歷程從醫護現場到教育崗位,最終回到家庭與社區,以實際行動詮釋「照顧,是生命最深的溫度」。

張美月在高醫大畢業後進入加護病房工作,她會把臥床的病人打理得乾乾淨淨,內心感到無比的快樂。雖然臨床經驗不到一年,但奠定她一生以病人為中心的價值。此後,她投入教學工作,在臺南護專任教廿八年半,後期擔任護理科主任,培育無數護理人才。 」

然而,生命另一段功課悄然展開。發現母親罹患失智症讓她措手不及。於是,張美月毅然決然決定退休,全心照護母親。母親後來進入日間留院七年,白天開開心心地參與活動、與其他長輩互動,晚上再回家。「那段時間媽媽的狀況穩定很多,因為她有人陪、有朋友、有社交、有規律的生活。」張美月強調,失智者需要的不僅是醫療照顧,更需要社交連結與情感陪伴。家屬若能善用日照中心與社區據點的支持,不僅能減輕壓力,也能讓病情更穩定。「失智者的世界是流動的,我們要學會進入他們的時空,而不是把他們拉回來。重要的是讓他們記得快樂,忘卻痛苦。」她投身志工與倡議工作,擔任「失智老人守護天使講師」,走進學校、社區與機構推廣失智友善理念,同時參與臺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組織,協助建立照顧者支持網絡。             (記者林怡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