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跨域合作強化烏溪瀕危魚保育


記者張瑞惠/南投報導

巴氏銀鮈、陳氏鰍鮀及臺灣副細鯽等淡水魚種為瀕臨絕種及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於二十四日召開跨域協作平臺會議,邀集水利單位、農業單位、試驗單位、地方政府、民間團體等相關夥伴單位共同研商族群重建、教育場域建置及河道阻隔改善等核心議題。

為強化物種棲地與生態系統的連結,南投分署依據綠網計畫,盤點轄區重要生態系及關注物種,並劃設六條保育軸帶;其中巴氏銀鮈、陳氏鰍鮀及臺灣副細鯽所分布的烏溪流域,即為重要保育範圍之一,經過調查評估和相關單位研商討論後,今年上半年於烏溪上游眉溪執行巴氏銀鮈試驗性放流,並持續於此區觀察到魚隻活動;為強化上游族群重建力度,本次會議聚焦於討論眉溪高灘地水池作為魚隻回放點,規劃透過每年施放個體及自然外溢方式建立穩定族群,並進行後續監測,以評估補注個體對主流族群的貢獻。

會議上提出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建立巴氏銀鮈第七處域外庇護池,並希望結合博物館既有標本,形成「展示 、活體、標本教、育」一體化的保育教育場域;針對農田水利署茄荖媽助圳及阿罩霧第一圳壩體過高阻斷魚類上溯的問題,會議上也與相關單位討論圳體改善的可行性,以利魚類通行,提升天然族群連通性。

南投分署長李政賢表示,烏溪保育軸帶內的淡水魚保育行動涉及棲地維護、族群監測、教育推廣及跨域協作等多面向,單靠保育主管機關難以全面推動,該分署會持續推動跨域合作並整合保育資源,逐步強化物種族群的保育與回復,實現人與自然永續共榮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