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藝術 刻刻佛佛像展 以橡皮擦為印材

 

曼殊堂氣氛靜謐,提供修心空間,深受民眾喜愛。(刻刻佛提供)

記者李謙易∕綜合報導

佛像一定要刻在木材上嗎?一項別開生面,以橡皮擦作為印材的佛像展,正在台中市大里區菩薩寺曼殊堂展出,藝術家阿俊以「刻刻佛」為主題,將寫經、描佛、刻印融合一體,將莊嚴神聖的佛像,含藏在一般的橡皮擦裡。簡樸的雕刻技法,以童趣而沉靜的方式轉化篆刻藝術,菩薩眉宇間透著清俊傳神的微笑,讓人感到安心、自在。

阿俊表示,「刻刻佛」 是一個樸實純粹的願望,回應兒時曾想雕刻佛像的人生志願,同時也是一趟探索自我的修行。找回初心,也回到內在的平靜。在虔敬創作過程中,「不要急!」這句話常在阿俊刻印時腦中浮現。他說,心一急, 就走遠。於是一刀一刀,使自己慢下來。在每個當下保留最初的純粹,把心刻回原點。

 

一方日常橡皮擦,可包含雕刻、佛像藝術無限天地。(刻刻佛提供)

「刻刻佛」開展後,吸引眾多人士前來觀賞交流,這次阿俊特別為菩薩寺留下藝術創作,作品將思惟彌勒結合山門口的梅樹,及六度地藏菩薩像結合寺中榔榆,以日本因州和紙印拓─蔥鬱交織的紋理,呼應菩薩寺的自然綠意及活力、重重的海浪波紋則象徵著光師父遠赴尼泊爾興辦沙彌學院的壯闊願力。

這次展覽中引人注目的還有手寫書法,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全在兩頁呈現,吸引觀者湊前凝視,驚嘆不已。

菩薩寺雖然很小,但蘊含深受大眾喜愛的修心空間,有很多角落可讓人找到平靜。這次曼殊堂展出「刻刻佛」二0二五年最新作品,以橡皮擦為載體,刻下一尊尊佛像,不留名款,只留禪意。這份突破傳統的創作方式,意外成為更多人認識佛教藝術的新窗口。

「刻刻佛」展期至三十日,地點為台中市大里區永隆路一四三號菩薩寺曼殊堂,歡迎民眾前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