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第二次普查 嘉南高合計逼近5千大關

大台南沿海是台灣黑琵最集中區域。(李正峰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公布黑面琵鷺十一月第二次普查,台南地區、嘉義及高雄三地總計四九三0隻不僅逼近五千大關,也創下歷年新高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千五百隻。

台江處與台南市野鳥學會等保育團體合作,分別在台南地區、嘉義及高雄三地進行黑琵普查,十一月第一次普查四八五一隻,這次普查已是新高,第二次普查四九三0隻,再創新猶,其中台南地區二四0四隻、嘉義二一四四隻、高雄三八二隻。

按照國際鳥盟的標準,受到生存威脅的鳥類分為極危、瀕危與易危等三個等級。黑面琵鷺曾列為瀕危的保育鳥禽,一九八九年香港觀鳥會發表第一份正式的黑琵統計報告,當時全世界僅剩下二八八隻,其中一五0隻在台灣,三十多年過去,在人們的關注與保護之下,黑面琵鷺全球總量於二00七年打破二千門檻,二0二一年突破五千大關,二0二五年超越七千。

台灣是全球黑琵最重要的度冬區,大台南地區又是台灣黑琵最集中區域,台江處進行生態基礎調查與棲地管理監測,更與養殖業者簽署「參與生態友善棲地魚塭營造合作意向書」,營造友善棲地環境,是台灣推動生態保育的一項肯定。

這幾年,大型光電場改變了台南沿海的地貌,七股頂山、學甲濕地的黑琵數量略有減少,但總體數量逐年增加。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南市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等六個非營利組織,成立「七股將軍鹽灘地濕地復育聯盟」,認養一千六百多公頃國有鹽灘地,投入生態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