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肺部結節的影像密碼 追蹤、治療守護健康

郭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李武駿說明肺部結節是胸腔外科門診最常見。(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肺癌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被稱為「隱形殺手」。郭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李武駿表示,九成結節都非癌,但面對影像上那顆「小點點」,若能在第一期就偵測出來,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以上,顯示早期篩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有心血管疾病的六十三歲王姓男子,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右上肺有0點七公分大的毛玻璃樣病灶,影像特徵雖不見得是惡性,但追蹤三年,病灶緩慢增大到近一公分,醫、病討論後決定手術切除,最終病理證實為第一期微小侵犯腺癌,屬很早期的肺癌,術後無需化療,追蹤迄今也未見復發。

李武駿指出,胸部X光雖是常見的基礎影像,但會受骨骼、心臟及橫膈等遮蔽,造成許多盲點,小於一公分的結節幾乎無法被X光偵測,即使大於一公分的毛玻璃病灶也可能被忽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才是有效的肺癌早期篩檢工具。

目前政府提供的公費LDCT篩檢,對象包含兩大族群,具有肺癌家族史者、重度吸菸者,這些民眾每兩年可接受一次LDCT檢查,以及早發現可疑病灶。

李武駿說,當結節被發現後,多數情況不需立即處理,而是依照國際指引採行定期追蹤。若結節顯示高度惡性特徵,會進一步安排正子攝影、切片或手術,對於小於二公分的毛玻璃型早期肺癌,可做胸腔鏡楔狀或分葉切除,兼顧根治與術後肺功能;若為較大或具實質成分的腫瘤,以切除肺葉較佳,能降低復發風險;無法手術的病患可接受高精度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