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大圖書館週結合世界愛滋病日 以科學和教育扭轉愛滋迷思

台中中山醫學大學舉辦「世界愛滋病日系列活動」開幕式。(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台中中山醫學大學二十五日舉辦「圖書館週暨世界愛滋病日系列活動」開幕式,呼應校慶六十五週年「做對的事」精神,以大型扭蛋機象徵重新理解愛滋病毒的起點,並透過書展、影展、資料庫檢索、VR體驗與遊戲化學習等多元方式,使公衛知識更貼近生活,引導年輕世代以科學視角扭轉愛滋迷思。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羅一鈞表示,台灣今年愛滋病患新感染人數創下二十年來新低,他強調,儘管治療已能將愛滋病毒病毒量降至測不到,使感染者生活與一般人無異,但社會對愛滋病毒的刻板印象仍待破除。他肯定中山醫大與附設醫院長期投入愛滋防治、教育與友善醫療推動,對公共衛生氛圍具有關鍵影響力,並呼籲社會大眾應以科學理解取代污名,打造零歧視環境。

財團法人中山醫學大學董事長周英香表示,愛滋迷思背後的恐懼,需要大家持續「做對的事」一起翻轉。附設醫院以優化就醫流程、採行不標籤化溝通,讓感染者能安心就醫;學校則透過跨領域的醫學人文課程培養學生的同理與專業態度。她強調,中山醫大及附設醫院會持續結合教育與臨床力量,打造更包容的醫療環境。校長黃建寧指出,學校在二十六年前即支持成立「中華民國台灣懷愛協會」,是中部第一個推動愛滋病患者醫療諮詢、生活輔導與就醫陪伴服務的非政府組織團體,至今仍持續每年投入百萬的經費挹注防治工作。在愛滋病已能如慢性病般穩定控制的情況下,教育端與臨床端更須共同以科學和同理心去除標籤化,落實友善照護。

 

疾病管制署署長羅一鈞現場試玩「HIV生存戰」卡牌遊戲。(記者楊文琳攝)

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柯乃熒表示,為使衛教更貼近生活,此次展示的「HIV生存戰」卡牌遊戲,即是由護理專業團隊與學生共同研發,將感染途徑、預防與治療流程等複雜醫療資訊,轉化為易於吸收的遊戲形式,有助提升衛教成效。系列活動亦包含電影《藥命俱樂部》放映與座談、「愛滋六大迷思挑戰」闖關遊戲等,並同步提供HIV、C肝與梅毒聯合篩檢,推廣「一生至少篩一次」的健康概念。懷愛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中山附醫感染科主任李原地表示,透過系列活動,希望友善醫療從教育扎根做起,透過臨床案例與訓練,讓學生在進入醫療體系前即具備尊重隱私、無歧視與同理心,使友善真正成為醫療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