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綜合報導
台南市新闢道路很洋味,有東洋有西洋,藉道路做外交,不過卻也難免被質疑那天不友好了,是否要再次更名,應該避免「割路」予外人,且路名應有在地文化的故事,比較是長遠之道。南科管理局也曾針對道路命名提供看法,但未被認可,因此南科三期的道路出現貝濟耶路、羅茲路,在地居民認為,有在地味應該比較妥當。
近年來台南各區不少新闢道路,市政府特別用道路名做友好外交,今年已核定南區有「青森路」、「弘前路」及「那珂街」,歸仁區則有「富良野街」,安南區有「托倫斯街」、「怡中二街」、「原佃五街」及「水戶街」、「慶州街」、「京都街」、「本庄街」,七股區有「約納瓦路」、「紐奧良路」,官田區有「秋田街」等,各區新闢道路很具東洋味,居民也反問是否各國也為以台南為道路名。
至於新市區新的產業發展園區內的道路更是東洋味十足,有金澤路、宇佐街、別府街和延岡路等,全是日本名。對此,在地居民指出,被日本統治半世紀了,雖如今與日本友好沒錯,但不一定要用路名來親日,那天與日本不友好了,還要改名牌號碼就大工程了。此外,南科三期基地的計畫道路命名,南科管理局曾提出建議,即以在地的堤塘港來取路名,包括南北向的堤塘南路,東西向的堤塘二路、堤塘三路和五路,遇四跳過,如此到國內外廠商來到南科也可以了解堤塘港的在地故事。
不過對於南科管理局路名的建議並未被採納,最後市府核定為「羅茲路」、「豐洲路」、「山形路」、及「貝濟耶路」,理由是為配合台南市政府推動的「友誼城市政策」。對此,南科再提建議,既然是要道路外交,是否可以用園區進駐外國廠商主要國家來命名,包括美國、荷蘭、英國、德國等,以深化南科國際鏈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