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盟提供,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兒少使用網路比例日趨升高,兒福聯盟二十五日發布「二0二五青少年網路社交及霸凌行為調查報告」,高達八成四國高中生每天使用社群媒體,有四成七的學生曾聽說網路霸凌;一成八學生親身遭遇過網路霸凌。
兒盟針對全台二萬一千五百三十九名國高中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調查顯示,有高達八成四國高中生每天都使用社群媒體,且超過兩成更是幾乎整天掛在線上。青少年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為Instagram與TikTok,通訊以LINE為主;但隨著互動集中於網路,有近半數學生會開設「小帳」隱藏真實自我,反映他們渴望被理解卻又害怕受傷。
調查顯示,有四成學生曾聽說網路霸凌,包括在班群公審、嘲笑同學(三成五)、不讓同學加入群組(二成五)及把私下對話上傳到網路嘲笑(二成三)。令人擔憂的是在霸凌現場的沉默現象,調查指出,當看見同學遭到霸凌時,有三成九學生選擇什麼都不做,僅少數人會有積極作為,例如安慰、提供受害者建議或尋求師長幫助。
調查發現,在曾遭遇網路霸凌的學生當中,四成九出現社交焦慮或社交障礙;四成五情緒壓力反映在身體上,出現失眠、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更有四成二的孩子因此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自尊受挫,甚至有一成五曾萌生自傷或自殺念頭。
兒盟表示,預防網路霸凌,父母關心比控制有用。調查顯示,當父母對孩子使用網路的狀況展現高度關懷時,孩子遭受網路霸凌的比例較低(高關懷一成六、低關懷二成一),且有五成五的孩子願意在遇到不愉快時告訴父母,遠高於低關懷家庭的二成七。
面對網路霸凌,兒盟建議,家長可依循「陪伴五步驟」支持孩子,從同理情緒優先開始,幫助孩子放鬆心情排解壓力,告知接納不是每個人都能相處得來,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以及尋求專業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