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畫家 殷嘉輝彩繪農村情

「鄉土畫家」殷嘉輝對農村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記者翁聖權攝)
 「做人快樂就好,不要太計較!」這是鄉土畫家殷嘉輝常掛在嘴裡的一句話,也是他的人生座右銘。殷嘉輝生長在後壁區傳統農家,雖然家中長輩認為「藝術不能當飯吃」,並不支持他學畫,但天生兔唇的他不服輸,從小就把繪畫當成情感的抒發管道,到了中學時期,終於被老師發現他很有繪畫天分,自此他從繪畫中找回自信,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畫出令人嚮往的農村風情。
殷嘉輝出生在民國五十年代,當時兔唇仍被視為殘疾,天生兔唇的他,因為口齒不清晰,小學常被同學嘲弄。有一段時間,他因此而感到自卑,不喜歡和別人說話,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用塗鴉發洩情緒;但這項人生的無奈,卻也意外開啟他人生的另一扇窗。
由於家境並不富裕,家中又有五個兄弟姊妹要養,雖然小學時代的殷嘉輝很喜歡繪畫,但父親並不鼓勵他學繪畫;幸好有著不服輸個性的殷嘉輝,靠著不斷觀察與臨摹別人作品,自我摸索出一些繪畫技巧。直到念高職美工科時,殷嘉輝終於遇到一位識馬的伯樂,老師看了他的作品,驚訝的當著全班同學,誇獎他很有繪畫天分;自此殷嘉輝從繪畫中找到自信,立定志向要成為畫家。
因為對於傳統農村生活,有著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與眷戀,殷嘉輝繪畫的主題離不開農村的田野風光,不管是從事農耕的農夫與水牛,或是正在嬉戲、焢窯的孩童與養豬、養雞、養鴨、養鵝的農婦,在他感情豐富的筆下畫來都栩栩如生,令人佩服其寫實刻畫的功力,也開創他「鄉土畫家」的個人風格。
(記者翁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