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對於牙齒缺損須以假牙填補的民眾,牙醫師指出,全瓷牙冠表面光滑,不利於牙菌斑附著,對於牙周疾病發生的機率也可大幅降低,同時也可避免有些病人會對於普通金屬(如鎳或鉻)過敏情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醫師吳朋儒表示,當牙齒缺損或在做過根管治療後要填補時,會有幾種假牙材料選擇,如金屬冠、陶瓷金屬冠、全瓷冠等。隨著牙科材料的進步,全瓷冠的材質選擇也從傳統的玻璃長石,增加到較新的玻璃陶瓷及二氧化鋯等。
他指出,在強度上,二氧化鋯材質強度較強,玻璃陶瓷強度中等,但無論是哪種材質,都足以應付一般正常的咬合。而陶瓷表面也十分光滑,不利於牙菌斑附著,對於牙周疾病發生的機率也可大幅降低。
陶瓷對於人體接觸時也十分穩定,極少有人對瓷過敏,也可避免有些病人會對於普通金屬(如鎳或鉻)過敏的情形,或是金屬在口腔中釋放離子,造成牙齦變色。
吳朋儒指出,陶瓷某些方面還是存在先天上的不足,像是本身雖然堅硬,但仍須避免咬太硬的食物,如骨頭、螃蟹殼等。臨床上如果因突然咬到硬的食物、病患本身有深咬、嚴重磨牙緊咬或是外力受傷,可能造成表面陶瓷碎裂甚至整顆瓷冠脆裂,而造成贗復物失敗,且牙醫師在全瓷冠製作時必須修磨自然牙一定的量,來確保足夠的厚度與強度。
不過,由於近年來牙科材料的日新月異,全瓷冠在3D CAD-CAM電腦輔助與製造導入後,全瓷陶瓷塊可經由更精密的燒製切削而成,強度與精密度比以往倍增許多,使得牙醫師能夠修磨的更保守且保留更多自然牙齒的結構。
吳朋儒說,未來在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時,如果對前牙門齒區或是美觀較為在意的病患,不妨可以考慮全瓷牙冠所提供的美觀與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