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心臟掉肚子? 原來是腹主動脈巨瘤!

83歲阿嬤腹主動脈瘤,醫師以「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3天後就出院。(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醫師,怎麼辦 ? 我的心臟掉到肚子!」83歲的阿嬤第一時間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長林圀宏,林圀宏立即確診是「腹主動脈瘤」,會診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翁啟峰率心臟團隊順利完成腹主動脈瘤「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阿嬤3天就出院,恢復正常作息。
 翁啟峰表示,阿嬤的腹主動脈瘤非常巨大,約6乘6乘7cm,一般大於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需手術處理,恐有破裂致死的危機,必須積極治療。阿嬤在新進血管透視設備,運用舒眠麻醉避免氣管插管帶來的不舒服,而且僅以23處0.5公分的微創傷口,取代傳統需要開腹、大傷口造成病患不舒服的艱鉅工程。
 翁啟峰指出,當主動脈進入腹腔後則稱為腹主動脈,當血管逐漸老化退化、或有感染、發炎、結締組織疾病,造成血管壁變形膨大,之後便形成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隔著肚皮,跟著心臟一起跳動,讓阿嬤感覺「我的心臟掉到肚子」。
 翁啟峰表示,年紀大於65歲、有吸菸、或是有高血壓、高血脂、感染及發炎,或是有家族史的人是屬於高危險族群者,較易得到此種疾病。大部分的病人沒有明顯症狀,倘若發現腹部不適、食欲不振、腹痛、背痛或腰痛就要儘速就醫。
 翁啟峰說,傳統腹主動脈瘤之手術需在腹部劃上約30公分的傷口,才能將主動脈膨大處切除後置換一段新的人工血管,病人必須面臨手術傷口大、開腹後常衍生的腸胃道沾黏,以及傷口癒合等問題。他採取「腹主動脈支架置放術」,手術時從兩側鼠蹊部約0.5公分的傷口,將外嵌有金屬支架的人工血管由股動脈直接放置腹主動脈及兩側腸骨動脈固定,心臟送到腹部的血流局限在人工血管內,避免持續衝擊已膨大且變薄的血管內壁,造成日後破裂之風險。整個手術過程不僅傷口小,風險低術後恢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