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攝)
目前正值日本腦炎流行期,疾管署7日表示,上週新增5例確定病例,分別來自彰化縣、嘉義縣、高雄市、桃園市,其中一名個案因意識混亂,竟認不出家人,提醒民眾接種疫苗並注意防蚊。
每年6月到7月為日本腦炎流行高峰,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指出,上週日本腦炎通報病例明顯上升,國內新增5例確定病例,分為彰化縣田中鎮50多歲男性、嘉義縣民雄鄉40多歲男性、高雄市旗山區50多歲男性、桃園市桃園區50多歲女性及桃園市中壢區50多歲女性。
經調查,個案居住地或活動地附近均有鴿舍、豬舍及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5人於活動地附近感染的可能性較高。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5人發病日分別為6月16日、6月17日、6月28日(高雄市旗山區及桃園市桃園區)及7月2日。個案分別有發燒、頭痛、倦怠、步態不穩、口齒不清、頸部僵硬、躁動不安及意識改變等症狀,甚至因意識混亂而認不出家人。目前5人都仍在住院治療。
郭宏偉示,國內今年迄今共9例確診病例,個案居住地分別為桃園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彰化縣、嘉義縣及臺南市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環境;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病例數分別為9、16、31及13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
林詠青指出,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疫苗,林詠青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如自覺有感染風險,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