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狂冒手汗 生脈飲助調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有多汗症問題的民眾,在氣溫高、緊張時,汗水就像關不住的水龍頭狂冒,連掌心也濕漉漉。中醫師建議,除了可飲用由黨蔘等藥材組成的「生脈飲」調理外,平時按摩神門、內關等穴位、透過靜坐等方式放鬆身心,都有助改善多汗情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主任蔡文興指出,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膚出汗過多,以手腳最為常見。即使沒有勞動或運動,待在冷氣室也冒汗,程度嚴重者會影響工作、社交,對心理與生理造成負擔,氣溫動輒飆至37℃以上的夏天,對多汗症的人更是煎熬。
 他指出,多汗症主因是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汗腺分泌過多。通常發生在容易緊張焦慮、要求完美的人身上,較常被忽略的是脊椎側彎問題,也會影響到交感神經幹的穩定度,從而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手汗症。
 在治療上,蔡文興說,建議可飲用「生脈飲」,方劑成份單純,由黨參、麥門冬、五味子藥材組成。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三者都是平價中藥,方便自行熬煮。
 針對手汗嚴重的人,與多汗相比,更容易緊張焦慮,可在生脈飲添加黃耆補氣,再加上龍骨、牡蠣,以鎮靜安神。另,平時也可按摩手部的神門、內關,以及頭頂的百會,以疏通心經、心包經來舒心安神,以收斂汗液。
 除了茶飲、按摩,蔡文興說,患者平日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少吃冰涼、生冷、重口味的食物;不喝酒、咖啡及濃茶,避免刺激交感神經。作息也要正常,盡量不熬夜,會讓身體過熱。
 他也提到,多汗症患者也要學習放鬆,可嘗試靜坐,每天約20分鐘,從頭部開始放鬆,依序往下到雙腳,有助調節自律神經。另外,瑜伽、慢跑、騎單車、氣功,也是很好的放鬆方式,只要持之以恆,多汗症狀多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