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特有的傳統習俗七夕「做十六歲」成年禮儀式,以中西區開隆宮最具代表性,廿五日依循傳統科儀祭拜,鑽出七娘媽亭開心「轉大人」。市長黃偉哲勉勵成年禮生飲水思源,感念父母養育恩情,勇敢面對人生挑戰,努力學習,未來貢獻社會。
黃偉哲表示,過去社會,十六歲已是成年,現今提倡公民權由二十歲往下修,恰與台南做十六歲習俗的意義相呼應,鼓勵年輕人可以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黃偉哲感謝每位父母及師長的努力,希望藉著「做十六歲」成年禮儀式舉辦,讓更多人看見台南特有的傳統習俗。
農曆七夕為兒童守護神七娘媽的誕辰,過去清代時期年滿十六歲即代表成年人,因此在十六歲的七夕,家長會替小孩「做十六歲」,敬謝七娘媽守護,也象徵小孩長大,可以開始分擔家計及負起社會責任。
主祀七娘媽的開隆宮昨日湧現人潮,市長黃偉哲帶領成年禮生向七娘媽上香、獻金、獻花、獻胭脂,並頒發「成年禮證書」,之後引導成年禮生鑽七娘媽亭,完成「轉大人」祭拜儀式。
傳統做十六歲科儀,七夕當天準備麻油雞酒、麵線、四果、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紅龜粿、二根帶尾甘蔗、金紙、經衣、七娘媽亭等祭品於門口祭拜,七娘媽亭是由竹架紙紮糊成的樓台,高約五尺有三層,祭拜後焚化獻給七娘媽,象徵孩子長大成人。開隆宮也奉祀魁星爺,七夕晚上舉辦拜魁星活動,擲茭祈求祈願金卡,庇佑智慧大開、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