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與文/記者林雪娟
新美街如今成為許多文青遊逛台南的選擇之一,不過你知道,這條老街曾面臨拆除命運,幸各界努力奔走保存,整併相關街道,取台語「米」與「美」同音,並有新及承接之意;漫步台南,不妨走入這些悠閒巷弄及蜿蜒小弄,漫步其中,感受懷舊之情,體驗真正的老台南。
文史工作者吳宗原表示,米街原位於中區民族路六巷,後整併米街、三義街(抽籤巷)及正義街(帆寮街),成為新美街。
米街位置約在中西區民族路至成功路間的新美街路段,最早於清嘉慶十二年(一八0七年)即出現在《續修臺灣縣志》中,是府城早期發展區域,更可能是台灣最早縱貫線所在,因商業鼎盛,沿路開設許多米店,因而得名,進而發展出許多米食小吃,不少店家門口擺放舂米器具,當地市集而有「石舂臼」之稱(亦稱石精臼),幾經發展,發展出民族路夜市。
廣安宮:據廟誌記錄約建於清康熙二十年,原位於民族路與新美街交叉口,後因街道拓寬(今民族路),廟宇北移至現今新美街位置。目前具有市定古蹟身分,正重建中,預計今年底展新貌。廣安宮為閩式廟宇,最特別的是左右兩側立面上有日本菊花圖樣,應為當時工匠融合兩地風格,相當罕見。
王泉盈紙莊:王泉盈並非人名,王是姓氏,泉為泉州,盈為滿的意思,來自福建省泉州府的王家,在大陸以「王泉利紙莊」之名,經營傳統民俗紙莊及刻版印刷,清光緒年間,王氏兄弟來台,落腳米街,創設王泉盈紙莊,該店為版畫印製技術傳入台灣始祖,米街俗諺「紙傢伙、鐵傢伙」,就是指王家財力足以和同街打鐵店相抗衡,可見當時財力雄厚。
紙莊初期經營門聯、門神、庫錢、福符等宗教祭典及婚喪喜慶所需的各種紙品,後因引入科技,手工版畫紙業走向沒落,後採向多角化經營,融入命理風水、民間習俗和傳統信仰等,讓傳統紙莊再度擁有新生命。

屋舍高四樓半,為和洋混合的ㄇ字型建築,抿石子外牆,四面開窗,明亮通風,亮眼的藍色花窗與銀色欄杆引人注目,屋後還有防空洞,正門上方洗石子牆面留有當時四碼電話3500,頂樓處有「燉煌」兩字,是原洪姓屋主的郡望,深具懷舊之情。
廣陞樓:已是台南市定古蹟,據傳於大正至昭和年間興建,原作為布莊使用,後為高氏家族出資營業為酒樓,與臨近的寶美樓、招仙樓、醉仙閣等皆頗具名氣。因二戰影響,生意日下,該樓抵押給台南信用組合(今台南市第一信用合作社前身)。後由盧姓屋主買下,出租給中國航空公司當員工宿舍,後開設私人診所,該屋舍前方留存防空洞,吳宗原提醒,該處為私人宅邸,未經許可,切勿擅自闖入。
吳宗原表示,新美街至今仍保有府城悠閒巷弄之感,分叉蜿蜒的窄巷,更保有當時地形起伏,漫步其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造訪台南,除美食小吃,更要到此走走,才是真正體驗老台南。
現代人喜歡喝杯咖啡度過午後時光,咖啡除可以提神,也能製作鹽焗蛋,只要準備生雞蛋、鹽、胡椒粉等材料,就能慢火焗出帶有咖啡香味,Q彈口感的咖啡鹽焗蛋。
學甲區新榮關懷據點志工王紋紋、王錦利,致力研發好吃的鹽焗蛋,王錦利指出,部分的鹽焗蛋為避免蛋殼破裂,會先將生雞蛋放進鍋裡煮熟後,再以鹽巴翻炒入鹹味,這種方式較為簡單、方便,不會有失敗風險,但因雞蛋已熟成後加味道,較不易入味。
王紋紋表示,自製的鹽焗蛋選用生的雞蛋,加上鹽,為讓味道更加特別,添加咖啡及胡椒粉等材料,首先將咖啡豆磨碎後,加入鹽攪拌均勻,一半的粉放進鍋子裡,再放入生雞蛋,接著再將另一半的粉覆蓋在蛋上,以小火乾燒。
王錦利說,煮蛋過程中火候一定要小火、慢焗,這樣才能避免蛋殼破裂,並蓋上鍋蓋維持鍋裡溫度,但要不定時翻動一下,因為蛋在高溫鍋內可能會爆開,所以要盯著鍋裡狀況,隨時翻動,大約一個小時就可完成。
咖啡鹽焗蛋吃起來除有蛋原本的蛋香外,還有濃濃的咖啡香氣,蛋白吃起來的口感Q彈,蛋黃則有鹹味與胡椒味,十分特別,不論放涼或是熱騰騰品嘗都好吃。(記者盧萍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