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4歲女子去年發現胸部有一小塊約BB彈大小硬塊,原以為是粉刺而不以為意,但胸部硬塊逐漸明顯增大。就醫檢查發現,左側乳房有約9公分的浸潤性腫瘤,確診為乳癌第2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1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6%,2期5年存活率為90%,3期5年存活率約74%。
其中,乳癌家族史是重要且確定的危險因子,沈彥君指出,有家族病史、肥胖、初經早、停經晚、高齡生產、有抽菸喝酒習慣、高油高糖飲食或長期外食等,都是危險因子。
上述案例的女兒表示,前年就有親友因乳癌而逝世,因此家人有乳癌病史其他人也要留意。
若女性有上述危險因子,建議應定期乳房檢查,包括超音波、乳房攝影及動態磁振造影等,才能掌握早期診斷的先機。
沈彥君也提到,上述女性曾做過傳統乳房攝影,當時報告結果無異常,加上檢查過程疼痛不適的陰影,導致她極度排斥再次接受乳房篩檢。這次透過乳房動態磁振造影檢查,零輻射舒適無痛的環境,是兒女成功說服她前來的關鍵。在迅速安排轉診後,確診為乳癌第2期,且幸運的淋巴尚未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