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查核豬肉來源標示 貢丸水餃不放過

台東縣衛生局以中央市場作為建立標示示範區的首站,輔導確實標示豬肉肉品原產地。(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因應明年元月一日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台東縣衛生局視查中央市場豬肉原產地標示落實情形,計查核約三十家,包含生鮮肉攤、貢丸、肉鬆、水餃等攤販,輔導並宣導確實標示肉品產地來源;若查有標示不實者,最高可處四百萬元罰鍰。
 台東民眾購買豬肉來源大多是中央市場,衛生局選定中央市場作為建立標示示範區的首站,分三條路線到中央市場全面輔導及查核肉品標示,計查核約三十家,包含生鮮肉攤及貢丸、肉鬆、水餃等加工攤販,以及乾貨店等店家,請業者清楚標示豬原料原產地,讓民眾可安心選購。
 中央頒訂從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零售通路,至餐廳、便當店、小吃攤等,無論是生鮮豬肉、加工食品、滷肉飯、貢丸湯或是任何含豬肉及可供食用部位的食品,都應清楚標示豬原料原產地肉品標示,以保障消費者的飲食健康安全。
 明年豬肉標示新規定上路後,未依規定標示者,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三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查有標示不實者,處四萬元以上四百萬元以下罰鍰。台東縣衛生局與各鄉鎮市衛生所都有提供豬肉原產地標示貼紙,歡迎食品業者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