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設345微型空品感測器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秋冬季節,部分縣市空氣品質近期紛紛亮起橘燈,新竹市長林智堅十七日表示,新竹市設有三百四十五個微型空氣品質感測器,以科學園區、香山工業區、交通要道等處布建最多,有如「空汙防守員」,民眾隨時可上網查詢空氣品質。
 林智堅指出,市府啟動「新竹好空氣運動」,推動空氣品質三支箭「微型空品感測器」、「空品旗幟」及「專業醫師健康防護宣導」,讓民眾即時掌握空氣品質與指標資訊,同時推動城市綠化、提升環境舒適度,讓大家出外都能呼吸「好空氣」。
 環保局長江盛任指出,微型空氣品質感測器設置地點以民眾生活周遭的空氣品質為優先考量,竹科、香山工業區、交通要道等處布建最多,工業區周邊社區、學校、醫院等周邊次之,除了布建三百四十五個空品感測器外,今年還增設八台風速風向計,以提升環境分析效能。
 江盛任說,微型感測器附掛在燈桿上,距離地面高度約三公尺,監測項目包含溫度、溼度、細懸浮微粒(PM二點五)、風速、風向等多項數據,三分鐘就能產生一筆資料。相較於國家監測站,更能貼近小區域的空氣品質現況,並藉此追蹤汙染排放的來源及環境汙染熱區。微型感測器可以二十四小時監控空氣品質的變化,一旦異常,系統就會發出警告聲,稽查人員能夠透過電腦資料,即時掌握可能違法的空汙排放來源及事件,讓稽查效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