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從事護理工作30多歲王小姐,長期飽受慢性偏頭痛困擾,甚至因頭痛發作導致無法正常上班,醫師給予預防型偏頭痛藥物,雖偏頭痛有改善,卻因頭痛嗜睡造成工作上的困擾,經選擇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治療,目前王小姐偏頭痛發作天數和嚴重程度已經明顯下降,生活品質改善,恢復往日工作,並持續門診追蹤。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台灣約有180萬人口患有偏頭痛,其中以性病患為主。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018年將偏頭痛列為年輕人失能疾病第1名。偏頭痛最後演變成慢性頭痛,並因長期依賴藥物,造成頭痛越發劇烈。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神經內科田怡婷醫師表示,偏頭痛大部分為搏動性、單側或雙側的疼痛,每次頭痛時間會持續數個小時到數天,頭痛時通常需要休息或靠藥物才能緩解,且會伴隨噁心或想吐,畏光且怕吵的症狀,許多偏頭痛患者都有“前驅症狀”,就是預感頭痛即將發生,或者頭痛發生前有視覺閃光、看東西變形和頻繁打呵欠等,嚴重患者無法上班,並造成生活困擾。
田醫師表示,目前治療偏頭痛的藥物有很多種,急性疼痛時可以使用普拿疼、消炎止痛藥和血管收縮劑;若頭痛的次數頻繁發生,會建議依循神經內科醫師處方,每天規律服用預防頭痛的藥物;若是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時,可透過局部注射肉毒桿菌以及CGRP單株抗體注射治療。
在飲食部分,頭痛患者要注意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如香腸或接觸酒精飲品等刺激性來源,避免所謂的「3C食品」,分別是巧克力、起司及含檸檬酸的水果。此外,平常也要注意睡眠時間和作息需規律,以及工作壓力的調適,有些物理性的處置包含按摩或刮痧都可以幫助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