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30歲病患,平日配戴月拋軟式隱形眼鏡,但有次長達3日未取下隱形眼鏡,之後右眼出現刺痛與畏光,因而至眼科急診求診。經由詳細眼科檢查,診隊為細菌感染引發角膜潰瘍。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眼科醫師顏竹佑表示,細菌性角膜潰瘍在門診並不少見,最初的症狀包含眼睛劇痛、結膜充血變紅、畏光等,嚴重可能造成角膜混濁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失甚至角膜穿孔。
常見引發角膜潰瘍的原因多為隱形眼鏡相關問題導致,為了避免細菌孳生,顏竹佑建議採取5個防護撇步。首先每次配戴隱形眼鏡前將雙手洗淨;每天都須清洗隱形眼鏡及隱形眼鏡盒;鏡盒至少1~3個月更換一次。
此外,由於自來水可能含有細菌,絕對不可使用自來水沖洗眼鏡或眼鏡盒,拋棄式隱形眼鏡須按照時間丟棄。另,每天只能配戴6~8小時,若有乾眼症,配戴時間須酌予減少。
顏竹佑提醒,如果在配戴期間發現眼睛出現疼痛紅腫症狀或任何不適,務必先停用隱形眼鏡,並尋求眼科醫師求診,以免延誤治療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