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從報紙閱讀得知小琉球玻璃瓶無法處理問題,而發想以「小琉球廢棄玻璃瓶」為主題,設計「琉島不留瓶(Lambai Boutle)」作品,讓遊客至小琉球玩時帶走玻璃瓶,落實解決問題機制,勇奪二0二一德國iF設計新秀獎。
「琉島不留瓶」作品,是由視傳系學生傅翔群、李承宗、吳哲安、吳奇諺組隊,以「小琉球廢棄玻璃瓶」為主題設計創作。計畫指導老師陳黎枚表示,同學們從去年暑假開始進行實地探勘,採訪當地環保組織與文獻資料的收集分析問題,再透過團隊設計出能落實的解決問題機制,實屬難能可貴。
小琉球玻璃瓶離島計畫是透過回收重新改造、設計及制定一套解決堆積於小琉球島上無數玻璃瓶離島機制,以達循環設計的精神,創作以小琉球自然人文為主題的「琉島不留瓶」多功能玻璃存錢筒,初期運用其來籌措玻璃瓶離島經費,中期建立大眾相關自然人文與環保概念,遠期目標創建回收玻璃瓶處理工廠。團隊學生說,琉島不留瓶主要是想達到讓遊客來到小琉球玩時,帶走設計有內外瓶的兩個玻璃存錢筒。
南應大視傳系學生團隊二0一六年以「Where next」在上萬件作品中獲選百大,二0一七年以「ONE RACE-HUMAN RACE」獲得iF設計新秀獎,二0二一年再以「琉島不留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