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高齡長者屬染疫重症高風險群,近日全台優先替85歲以上長者接種,卻傳出老人接種後猝死事件。對此,感染科專家李秉穎指出,接種疫苗後的死亡人數是否高於背景值,是各界密切觀察的重要指標,目前都在正常範圍,籲請民眾勿恐慌。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根據統計,去年全台75歲以上人口約有140多萬人,即便沒有打疫苗,每天平均會有261人因各種原因死亡,也是所謂的背景值,若超出背景值就是危險警訊。
他指出,從目前接種速度來看,每天約有7萬到8萬名75歲以上老人打疫苗,即便不打疫苗,這群人當中也可能有14人會過世,相較一天有11至12人打完疫苗後過世,並沒有超過背景值。
李秉穎認為,和疫苗比較有關的猝死原因就是過敏性休克,據統計,約有9成疫苗過敏發生在接種後30分鐘內,過敏者可能出現頭暈、臉部漲紅、血壓降低、呼吸急促,代表心肺功能受損,需要緊急接受治療,但必須逐一確認個案發病過程,目前已知女性發生率比較高。
另,對於有慢性病的老人將病情控制良好,為何打疫苗後仍有猝死風險,李秉穎說,慢性病控制好壞和身體好壞是兩回事,例如高血脂患者動脈可能早有硬化問題,隨時都可能有猝死風險。
他也強調,各類新冠肺炎疫苗已知的血栓、心肌炎等罕見副作用,都是透過觀察背景值之後才得以發現,若不以科學數據來看,恐讓社會陷入無謂恐慌,呼籲各界冷靜、客觀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