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貞
每年清明節一過,肉粽嫂就要開始準備一些端午節,包粽子的配料,不管是粽葉、香菇、金角蝦、花生、紅蔥頭……,只要想到的就預備好,免得到時候缺這個少那個。
提起肉粽嫂,認識她的人都佩服,一個嬌小瘦弱的女子,怎麼會有如此堅強的生命力,去撐起一個搖搖欲墜的家。結婚八年生了兩個兒子之後,先生和公公在三年內陸續離世。留下她們母子和走路不便的婆婆,及一雙念國中的小姑。
為了撐起這個家,沒有任何技能的她,收起眼淚開始謀生。先是擺攤賣菜,但是她沒有車子一切托運。每天扣除車資及攤位成本的開銷,就所剩無幾。幾經改變,最後選擇自己包肉粽來賣。
每天她把配料準備好後,婆媳分工合作,洗葉子、爆香料、滷肉塊,然後把粽子包好。清晨兩點起床蒸粽子,本來一開始是用煮的,把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加水後煮熟。後來發現煮的,米粒的軟爛不好控制,為了有好的口感,就改用蒸的。雖然用蒸的還須經過泡米手續,但是她們認為只要好吃就值。
一開始年輕有體力的她,天一亮就用腳踏車,載一大桶熱騰騰的粽子,到不同的運動公園去賣,然後再去菜市場擺攤。為了增加收入,傍晚時又到黃昏市場賣一趟。
有一年深冬清晨,她到公園的途中,被酒駕者撞斷了腿,於是休息了半年養傷。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她們沒收入的艱困時刻,有個自助會的會頭,捲走她們該得的三十多萬元會款。
這個打擊讓她們婆媳,再度掉入深淵,幸好又再爬起來。婆媳同樣挺起腰桿,利用一顆顆的粽子撫平創傷,度過生活的低潮。
由於一路走來,婆媳胼手胝足,並樂觀以對,日子在忙中過。當年的孩子長大了,小姑們也很爭氣,都考上國考。
生活安定後,婆媳倆減少工作量,每天只到附近菜市場賣一攤。如今婆婆年紀大了,肉粽嫂希望多陪陪她,已不再做生意了。端午節時,因經不住老主顧的要求,只好包幾串粽子,讓大家滿足一下口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