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選會二日決定,八月二十八日四大公投延期至十二月十八日舉行。這固然是因為疫情變數太多,難以掌控,但也與蔡政府企圖「以拖待變」的策略有關;其最主要目的,還是想用時間換取空間,扭轉四大公投對執政黨的不利形勢。
反萊豬、重啟核四、珍愛藻礁、公投綁大選四項公投,原定八月二十八日舉行,中選會基於無法辦理投開票所工作人員講習、避免因群聚造成疫情爆發嚴重後果等五項理由,決定延期。就事論事,公投確實有延期必要;但中選會所提理由卻未必合理,因為除了疫情因素之外,其他四項都屬於技術層面,並非無法克服;何況立委陳柏惟罷免案,中選會委員會議二日仍決定在八月二十八日舉行,為何不受影響?
毫無疑問,疫情才是公投延期的關鍵。無須專業評估,從常識就可以判斷,公投若是如期舉行,非但風險性極高,而且完全無法預測。儘管近來每日新增確診數降到一百人以下,但疫情仍在持續,只是暫趨平緩,一旦進行公投,以一千九百八十萬投票權人、四成投票率計算,便有七百九十二萬人,再加上近二十七萬名工作人員,就會超過八百萬人參與其事,如此大規模跨區移動及人流聚集,勢必增加疫情傳播風險。
至於八月下旬疫情能否好轉?固然沒人能夠保證,但屆時疫情會不會更糟?同樣沒人能夠確定。試想,今年五月上旬蔡政府還在大肆吹噓台灣防疫績效,誰會想到五月中旬疫情就開始大爆發?同理,就算七月疫情轉好,誰能保證八月不會變壞?再者,按照前副總統陳建仁的說法,台灣陽性率很高,每篩檢八十八人就會找到一個確診;換言之,如果進行全民普篩,很可能就有二十六萬多人確診,而目前累計確診約一萬五千人,二者差距極大,因此仍須審慎面對疫情。
更重要的是,根據最新統計,台灣每百人僅約八點五八人接種疫苗;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人數比例,還不到百分之零點二;專家估計,十月要達到第一劑施打率六成都有困難。何況Delta變種病毒已經進入台灣,未來會不會又出現另一波疫情高峰?誰也不敢斷言。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公投,無異是冒著政治自殺的風險,這也正是民進黨政府明知如期公投將會降低投票率,對民進黨有利,卻不敢鋌而走險的最大因素。
話說回來,民進黨政府決定延期,當然也有濃厚的政治考量。五月下旬的民調顯示,四項公投中,同意反萊豬進口的比例攀升至六成四,同意珍愛藻礁公投的比例也比反對者多出近十四個百分點;四月底民調顯示,公投綁大選的同意票遠多於不同意票,僅重啟核四呈現拉鋸狀態。倘若四大公投中至少兩項通過,對蔡政府不僅是沉重的打擊,也將是棘手的挑戰。如果不遵照公投結果處置,將是公然違法,並與主流民意對抗;但若遵從公投結果,勢必全盤打亂蔡政府政策布局,而且萊豬進口也無法向美國交代。
為了扭轉形勢,公投延期就成為民進黨唯一的選擇。民進黨一方面希望在台美TIFA復談利多加持下,淡化民眾對萊豬的反感,另一方面再透過掌控媒體的優勢和密集文宣,改變年輕族群對藻礁及其他公投議題的看法。外傳民進黨中執會最近通過五千七百萬特別預算,用來因應包含公投宣傳、人事等費用,足以證明公投延期其實是民進黨早就規劃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