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1日電
監察院18日通過監委范巽綠、林郁容、紀惠容、蘇麗瓊等所提「青少年自殺防治策略及作為等情案」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20年攀升,2019年有257人輕生;15~24歲人口群自殺通報逐年增加,2020年人次逾萬。政院應整合資源防治,提升全民心理健康。
衛福部統計,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2019年有257人輕生;其中15~24歲人口群自殺通報逐年增加,2016~2020年分別為4365、4905、6352、7991、1萬659人次,占通報人口26.4%。
統計也顯示,各級學校通報學生自傷人次呈現倍數增加,2016~2020年分別為1029、1519、2765、4475 、8625人次。
監委指出,相關統計凸顯青少年自殺、自傷議題的嚴重性,必須嚴肅檢視「自殺防治法」2019年通過實施以來的防治效益。
監委表示,學生自殺原因,以「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為大宗、「感情因素」及「學校適應」亦為常見因素,但自殺防治實務卻面臨輔導人力不足、學生或家長抗拒資源介入、輔導老師行政負擔過重、家庭系統難以改變、輔導轉銜機制未與社政與衛政結合等困境。
調查發現,私立學校專業輔導人力不足情形嚴重,學生自殺身亡個案近7成未曾接觸校內輔導資源,顯示各級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自殺身亡個案僅6%生前有接觸校外機構資源,自傷行為者更不到2%,凸顯學校與地區心理衛生中心的網絡連結不足。
監委表示,民眾對於精神疾病或心理學知識缺乏,導致家長困難辨識孩子情緒行為,進而造成遺憾。未來校園自殺防治應以「一級防治」為重點,針對師生、家長規劃增能課程與配置適當輔導人力。行政院應整合衛福部、教育部、勞動部等部會自殺防治資源,全面提升全民心理健康。
(珍惜生命,請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