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市府農業局配合國家再生能源政策,在維持養殖生產和避開環境敏感區域條件,持續推動漁電共生案場有亮麗的成果,該局強調自審查到案場完工都依法把關,還建置漁電共生網站,相關政策法規和申請流程都資訊都有,提供給有意願光電業者和漁民利用。
市長黃偉哲說,市府以「漁業為主,綠電加值」為目標,依據生態、生存和意願三優先審查原則,維持養殖生產和避開環境敏感區域條件,持續推動漁電共生案場。
農業局漁業科長吳國霖表示,市府自一0四年推室內屋頂漁電共生,建置完成和申請設置中的案場共有八十七案,容許使用面積一百五十五公頃;其中十九場開始營運和發電,總裝置容量為十千瓩,今年安南區和東山區等室內養殖白蝦和筍殼魚等都收穫佳,顯示漁電共生效果。
室外地面型漁電共生方面,第一階段初審後送農委會審查,目前有六案通過農委會專區核定,面積共六百四十四公頃;第二階段由業者在核定專區內土地,申請容許使用綠能設施,有十六件提申請,面積四百卅一點五七公頃,已核定十二件,面積共二百八十五點六一公頃,十二件裝置容量達二百零一千瓩;綠能設施建置完成後,換算年產出約二點五億度電,減碳約十三萬三千九百廿三公噸。
他指出,已請專家對室外地面型和室內屋頂型養殖,建置示範模組,提供業者參考建置,期能創造養殖和綠能發展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