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味芋粿 軟Q飄香

蔡玉鈴承襲婆婆的傳統芋粿手藝,贏得好口碑。(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芋粿是台南獨有的傳統美食,很多府城媽媽都會自製芋粿,因為傳統家庭「拜公媽」都會用上。普度時芋仔特別多,婦女會將芋仔製成芋粿分贈親朋好友,這兩天芋粿飄香,不少人表示,媽媽做的芋粿比市場賣得還好吃。

府城獨有的芋粿加了肉燥、香菜和白蝦之後更形美味。(記者陳俊文攝)

芋頭是普度必拜的食品,農曆七、八月普度特別多,拜拜完的芋仔吃不完,傳統府城婦女們會製成美味的芋粿,後來還變成街頭的小吃,國華街、關帝廳旁都有著名老店,懷念古早口味的饕客會專程跑去解饞。

專祀有應公媽的北區「萬善堂」八日普度,委託可調理美味芋粿的家庭主婦蔡玉鈴製作芋粿拜拜,普度中芋仔是必備貢品,一大早就要到菜市場挑選「檳榔心」的芋仔,先剉成籤,再加入番薯粉或木薯粉攪拌,增加黏稠度,鑄壓成方型或圓型後,重點在炒肉燥,傳統府城肉燥需加入香菇、蝦米和蔥頭酥提升香味,一般家庭非營業店面,不用買蒸籠,一次兩個放入電鍋蒸煮,約二十至三十分鐘便可蒸熟。

蔡玉鈴指出,她是嘉義人,嫁來台南前未吃過芋粿,來台南之後,每年看到婆婆吳張鸞嬌做芋粿,便向婆婆討教製作方法和「撇步」,婆婆過世後,每年拜公媽的芋粿改由她做,也常做一些和朋友分享,經親朋好友口耳相傳,很多人希望她做來賣,但都被她拒絕。

蔡玉鈴表示,好吃的芋粿要軟Q,搭配的肉燥要香,還有人在上面灑點香菜和幾尾白蝦增加豐富感,在提倡家庭主婦回歸廚房的今天,比肉粽好處理的芋粿是易學好做的家庭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