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帶大量突變 逃避人體防禦系統 全球僅10起 美加日允5~11歲打疫苗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際傳出COVID-19出現新變異株,學名為B.1.1.529,可能被命名Nu,科學家警告,此變異株攜帶極高數量突變,可逃避人體防禦系統,可能將掀起更多波疫情。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25日指出,據了解,目前亞洲僅香港偵測到1例,台灣尚未發現。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學名為B.1.1.529的COVID-19變異株,最早在非洲波札那被發現,最終可能被命名為Nu變異株,截至目前全球約僅10起個案。
據外電報導,B.1.1.529變異株的棘狀蛋白擁有32個突變。大多數疫苗是使用病毒的棘狀蛋白,來讓人體免疫系統預防感染COVID-19。棘狀蛋白突變會影響病毒感染細胞與擴散的能力,但也能讓免疫細胞更難攻擊病原體。
針對此新型變異株,羅一鈞昨日於疫情記者會說明,B.1.1.529變異株仍算是相當少見的變異株,亞洲目前僅有香港偵測到1例來自南非的境外移入個案;台灣則尚無發現此變異株。
此外,對於美國首席防疫專家佛奇表示,絕大多數接種過新冠肺炎疫苗的美國人都應追加第3劑,而追加劑最終將成為判定完整接種的標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這是是提出未來可能方向,但美國當局尚未定案。
另,美國於11月初同意讓5到11歲兒童接種輝瑞BNT疫苗,加拿大近日也加入接種行列,日本預計最快明年2月也讓5歲到11歲兒童接種疫苗。
莊人祥說,5歲至11歲施打,還需要衛福部食藥署通過仿單適應症修改,但目前應該還沒接獲BNT方面提出修正仿單適應症的申請。他也說,目前已積極請BNT提供相關資料,未來待仿單修正,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才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