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在冬季會天冷時,許久未見的疼痛又開始作怪。中醫師建議,平時可採取各種讓肌肉放鬆、血液循環改善方式來改善及減少疼痛,如注意保暖、多曬太陽等:另,適度運動也有助放鬆筋骨,改善疼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明憲說,研究顯示,當溫度降低時,身體對於疼痛忍受承受程度會有所變化,尤其是對於關節的冷痛及壓痛感覺會變得更加敏感。
另,低溫對於身體周邊循環會導致血管收縮、循環變差,進而降低局部組織的修復能力,容易產生發炎疼;低溫刺激也會讓肌肉緊繃,讓活動更加地受到限制,身體更加僵硬,在活動時也更加地容易造成疼痛發生。
因此,在預防及治療上,可採取各種讓肌肉放鬆、血液循環改善方式來改善及減少疼痛。謝明憲說,臨床上最常建議患者可以做的就是注意保暖,除了穿著保暖衣物、多曬太陽,也可以在不舒服的位置使用暖暖包或熱水袋熱敷,每天1-3次,每次10-15分鐘。但感覺異常(如糖尿病或中風)及循環異常(如雷諾氏症候群)的患者必須小心燙傷。
此外,適度運動也是很好的建議,有助改善血液循環,放鬆筋骨而改善疼痛。對於關節未過度退化,且活動正常的患者,可以適度的跑步或健走,每天持續30-60分鐘。適度拉筋伸展及熱身運動也很重要,可以讓肌肉放鬆,減少運動時對於身體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