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日本福島五縣食品禁令解除,國民黨立院黨團十日召開「政府宣布開放核災食品進口對國人健康之影響與危害」公聽會,關切食安。黨團表示,各方意見聚焦,如果沒有辦法不讓它進來,就應做好源頭管理、流向管制、加強查察,呼籲台日雙方共同做好把關。
主持公聽會的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食安無關藍綠,不希望泛政治化,是要捍衛全民健康;黨團書記長萬美玲指出,並不反對日本食品,許多台灣人也非常喜歡日本食品,可是對於仍有食安疑慮的福島五縣食品,還有很多要釐清。
二0一八年「反核食」公投領銜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指出,食安最好的方式是源頭管理、最好的源頭管理是不讓它進來;既然沒有辦法不讓它進來,就應做好源頭管理、流向管制、加強查察。他建議,任何廠商、餐廳、販售店,如果確認沒有福島五縣食品,地方政府可給一個明顯標幟貼在門口,消費者就可以有所取捨。
長期旅台的日籍資深媒體人早田健文說,日本是賣方,應該要提供資料證明。他認為,日本政府應提供資料,否則台灣民眾無法判斷,而且一次的資料不夠,應隨環境變化時時提供;日本政府也應積極檢測福島食品,讓台灣的消費者安心,產銷履歷比標籤重要,台灣應向日本要求進口食品要有產銷履歷。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也認為,關於福島食品進口,將來的檢驗應該是賣方要證明食品是合格,就像台灣賣給中國大陸的魚和水果,台灣要合格,如果對方檢驗發現有問題,就退貨停賣。他並建議,各縣市必須去查,防範有沒有偽造證明貼紙。
立委蔣萬安呼籲台日雙方共同做好把關,並與民眾做好溝通,消除疑慮;立委陳以信表示,福島五縣食品進口問題,只是對日關係的一個面向,只是一個涉及貿易談判的議題,並不影響國民黨整體的對日關係。
與會的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邊境檢驗大概每年可以有七萬件左右檢驗量能,以去年為例,台灣檢驗日本進口到台灣的食品大概一萬七千件左右;福島五縣食品還沒有禁止進口之前,輸入一年大概八千件左右,未來如果比八千件多,加起來會在二、三萬之內,以目前檢驗量能應是夠的。
原能會輻射防護處長張淑君指出,會幫民眾把關,安全指標都與國際一樣。教育部主秘廖興國則說,學校營養午餐採購應配合政府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包括肉類與蛋類一律要使用國產,在地具有台灣優良農業產品的標章與產銷履歷農產品的標章,落實學校驗收機制。